肝、腎長水泡是癌前病變嗎?醫:這些狀況快處理
肝、腎長水泡會演變成癌嗎? 醫解析「囊腫、腫瘤」區別:亂吃藥萬萬不可。(示意圖/常春月刊提供)
「醫生,我的肝臟長水泡,會不會是長了壞東西?」門診間,常見患者拿着健檢報告、一臉愁苦地就醫;究竟,肝、腎長水泡, 需要處理嗎?
●肝臟長水泡 多爲先天性
肝膽腸胃科醫師江明峰表示,肝臟長水泡的患者比例並不低,醫學數據上保守估計大約有5~10%的罹患率。
肝臟水泡其實就是長在肝臟裡的水泡,醫學上稱爲「肝囊腫」,至於爲什麼肝臟會長水泡目前醫學尚未發現原因,大多是先天性的,隨着年紀增長,水球裡積了一些類似血漿的液體,慢慢變大,形狀也變得圓滾滾的。
大多數的肝水泡屬於「單純性囊腫」,可能是單顆或多顆同時存在,數量不多,大多在10個以下,大小也不一定,大約都在1~10公分之間。
●肝水泡多無害但要追蹤 肝囊腺瘤會惡化成癌
肝囊腫一般不會有症狀,大多是健康檢查時照腹部超音波時意外發現,不過,聽到囊腫,總讓人懷疑跟腫瘤有關,不論良性或惡性,總會讓患者憂心忡忡,但江明峰強調,肝水泡絕大多數無害,許多人終其一生與它和平共處。
雖然目前並沒有任何藥物能抑制肝水泡的生長或使肝水泡縮減,肝水泡也不會惡化,更不會演變成肝癌,只是若水泡太大,可能壓迫到其他器官,引發身體不適,必要時抽取囊腫液,或是採硬化治療,使其不再分泌液體。
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腫瘤,例如「肝囊腺瘤」,長得很像水泡,雖然罕見,但卻可能惡性變化爲肝囊腺癌。因此,建議有肝水泡者,仍需要每年接受腹部超音波追蹤檢查, 以觀察水泡是否異常,若發現有囊壁變厚或內部結構改變的情形,就可能不是單純的肝囊腫,需要進一步做影像醫學或切片判斷。
另外,也有人擔心肝水泡會不會影響肝臟疾病的鑑別,江明峰指出,由於超音波的透水性相當強,肝水泡顧名思義含液體較多,因此不會影響超音波檢查的結果。
此外,肝水泡也不會造成血液檢查異常、不會影響肝指數,被稱爲「肝癌指數」的胎兒蛋白也不會上升,和B、C肝炎更沒有關係,總括來說,並不會引起其他肝臟疾病的併發症;即便多發性肝囊腫,在肝臟上長了密密麻麻的水泡,只要水泡不會壓迫其他組織及器官,仍是可以不需要處理的。
只是多發性肝囊腫的患者容易引起其他併發症,需要特別小心。「多發性囊腫」已知和基因變異有關,屬於遺傳疾病,因此這類患者本身也容易罹患多發性腎囊腫。
●年紀愈大 腎囊腫比例高
多發性腎囊腫可不像多發性肝囊腫這麼好對付。江明峰說明,單純的腎囊腫和肝囊腫一樣,相當常見。
長腎水泡的原因有可能是先天性或後天造成,先天性的原因不明,目前只知道大多數是腎小管異常發育的結果,至於爲何會異常發育就不得而知,而後天性的則有可能是外傷發炎或手術後引起,數量極少超過10個以上。
一般年紀愈大,有腎臟囊腫的比例愈高,根據統計,40歲以前的發生率約爲20%,60歲以上則高達33~50%。男性的發生機會約是女性的2~3倍。
●腎臟囊腫 5種情況需治療
單純性也大多是良性的,從超音波可見位於腎臟也是出現圓形囊腫,壁薄而平滑,像水球般長在腎臟內或突出腎皮質,大小不一,從零點幾公分到10幾公分都有,也大多沒有症狀, 因此也多是每年追蹤檢查即可, 但是如果有下列情形,則需接受治療:
1.經常發生疼痛。
2.引起出血。
3.合併結石。
4.壓迫到血管或腎臟引起高血壓。
多囊腎及多囊肝患者必須比一般人更注重保養,不亂吃藥、飲食要「三少」。(示意圖/常春月刊提供)
●多發性腎囊腫具遺傳性 嚴重恐洗腎
多發性腎囊腫則可能演變成血尿、高血壓、尿毒、腎衰竭等。江明峰提及,多發性腎囊腫的患者通常腎臟變得很大,而且兩側都滿布大大小小的水囊,這類疾病具遺傳性,家人發病的機率約一半,男女都有。因此,當家人中有一 人經診斷爲多囊腎,最好其它家族成員也趕緊 到醫院做超音波檢查。
●延緩進入末期腎臟病 不亂吃藥、飲食要「三少」
多囊腎及多囊肝患者必須比一般人更注重保養。由於國人愛吃藥,而藥物多經由肝腎代謝,因此,應遵守用藥的「5不原則」:
1.不聽別人推薦的藥。
2.不信神奇療效的藥。
4.不吃別人贈送的藥。
5.不推薦藥給別人。
另外,平日飲食也要三少,「少鹽、少油與 少糖」,並儘量多喝水、攝取多蔬果、纖維多等新鮮食物,避免加工品,生活作息正常,不抽菸、不憋尿,並且定期追蹤腎功能,才能延緩進入末期腎臟病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