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推囤房稅?學者揭「背後含義」:囤房者不會是空屋,也常不在個人名下

▲實施囤房稅,房價就能合理化?房產學者這樣看。(圖/記者湯興漢攝)

網搜小組董美琪報導

談到囤房稅議題時代力量認爲應該要推動,內政部則認爲這樣會傷害經濟,內政部次長花敬羣甚至曾發文表示,囤房稅是無效且無理的建議,內政部5月26日也發新聞稿指出,臺灣囤房問題有限,整體朝向均衡。對此,房產學者章定煊直言,許多囤房的屋主並不是空屋,甚至不掛在個人名下財產,臺灣房屋稅的稅基過低,就算是囤房大戶實質稅率了不起1%,實施囤房稅只是一種宣示效果,時代力量希望政府能宣示房價能獲得抑制的政策走向,但現在執政黨顯然拒絕了。

章定煊近來在臉書寫道,「這十多年來房價翻了一倍以上,現在的房價也超過了2015年房價的最高點」、「政府告訴我們這幾年它改善了我們的居住品質,這幾年高房價導致了小宅化現象首購族能入手的房子不是小就是老,居住品質改善在哪裡?」

章定煊分析房者大致分爲三種:

1. 短線交易者:主要在賺短線差價,通常會把房屋空着。尤其在新屋部分,一旦使用過,房屋會變成二手屋,影響價格甚鉅。至從房地合一稅這樣的囤房者大多都轉到紅單市場

2. 小規模長期囤房者:有時候是爲了子女預備房屋,有時候是着眼於租金收益,有一定的房價價差時,他們也可能出售。這樣的囤房者,他們的房屋經常會分散在配偶與未成年子女名下。這樣住宅通常也會出租,不會是空屋。

3. 大規模的囤房者:這種有時候是有實力的個人,很多時候是家族。他們的房屋衆多,有時候住宅也不見得是買來的,他們經常是大地主的後代,以合建分屋方式分得大量的房屋。經常以資產管理公司投資公司名義持有,囤房的房屋也是以出租爲主,賺夠了租金會繼續買,越囤越多。有時也會買豪宅供自家人使用,這些房子也不會是空屋,從以上分析可以知道,許多的囤房者都不是空屋,房屋經常也不在個人名下。

但實施囤房稅,房價就能合理化嗎?章定煊坦言,即使是時代力量提出的囤房稅版本,臺灣房屋稅的稅基過低,就算是囤房大戶課到10%,了不起實質稅率1%,因此與其去討論囤房稅有沒有用,不如說實施囤房稅是一種宣示效果(Announcement Effect),代表政府傾向,「時代力量希望政府能宣示房價能獲得抑制的政策走向,而現在的執政黨也悍然拒絕了。就我之前臉書所分析的,執政黨對於房地產中間偏多的政策走向,在這一回的交手中,進一步宣示了,也確認了。」

►夏天也要水煮蛋肌~

►有沒有過期的票券,點這邊讓你的過期票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