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存億年的遠古鳥類 陸科學家琥珀中發現「天使之翼」

科學家首次發現琥珀中的古鳥類。(圖/翻攝邢立達微博)

本報訊中加英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昆蟲學家29日宣佈,他們首次發現了琥珀中的古鳥類標本,這是人類首次有機會一睹恐龍時代古鳥類的真實面目。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邢立達與加拿大薩斯喀徹爾省皇家博物館教授裡安·麥凱勒領銜研究論文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雜誌子刊《自然通訊》上。

「當我們在琥珀裡發現白堊紀的鳥類——獸腳類恐龍的後裔時,真是太激動了。」邢立達說,此前人們對白堊紀鳥類的瞭解僅限於化石,而琥珀中保存的標本提供了一個絕無僅有的機會,讓我們看到這種已滅絕的有齒鳥類最鮮活的樣本

研究團隊獲取標本之後用多種手段檢驗其真僞,包括最基本螢光反應以及同步輻射、微CT等。「結果證實標本爲原始材料,未經切割和改造。另外,我們從其中觀察到了如今已經滅絕的昆蟲,這是非常重要的直接證據。」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白明說。

據介紹,此次的標本發現於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來自白堊紀中期諾曼森階距今約9900萬年,包括了兩個鳥類的翅膀和部分軟組織。科學家將其分別稱之爲「天使之翼」與「羅斯」標本。

裡安·麥凱勒介紹說,兩件標本非常小,「天使」之翼展開後爲18毫米,而「羅斯」只有12毫米,這極小的尺寸骨骼發育情況、各指的比例,都表明標本爲早熟性的幼鳥

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鄒晶梅和副研究員王敏認爲,基於重建的3D資料,可以觀察到兩件標本的骨骼形態學、比例和羽毛特徵大致相似,都屬於典型的反鳥類。反鳥類是白堊紀出現的一類相對原始的鳥類,其肩帶骨骼的關節組合與現生鳥類的相反。反鳥類和今鳥類是鳥類演化的兩個主要的譜系

「標本雖小,但極爲難得,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們是世界上最小的恐龍,其體長只有3.5釐米。」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徐星評價說,「標本表明反鳥類似乎已具有現生鳥類的大部分羽毛類型,在羽毛的排列方式顏色微結構上都非常相似。」

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中曾從一隻吸了恐龍血又被困在樹脂化石中的蚊子身上提取出恐龍的DNA,複製出了真正的恐龍。那麼科學家能否復活琥珀中的古鳥類?邢立達解釋說,這次琥珀標本的年齡近1億年,即便使用超高靈敏新一代DNA測序技術也幾無可能獲得有價值的DNA片段,因此,復活古鳥類目前依舊只能出現在科幻電影裡。

他同時透露,研究團隊還獲取了一批琥珀中脊椎動物的標本,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研究。「也許很快我們就會看到一個多樣化的東南亞白堊紀中期脊椎動物羣。」(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