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加速擴建安全網絡

(圖/路透)

本月南海仲裁案8週年之際,菲律賓與日本簽署了《互惠准入協議》(RAA),准許兩國軍隊進入對方國家開展聯合軍事訓練。早前1個月,菲律賓還向聯合國正式提交文件,要求將其在南海主張的大陸架延伸至350浬。上述舉動被視爲菲律賓應對中國大陸在南海日益增長的「威脅」。

菲律賓現任總統小馬可仕在競選時曾言,他將延續前任杜特蒂的對華政策,擱置2016年南海仲裁案裁決,通過雙邊談判化解與中國大陸的海上爭端。然而上臺後不久,其外交政策卻由「友中疏美」急轉爲「親美抗中」,並利用近兩年來與中方在仁愛礁和黃巖島附近頻繁發生的衝突,加速深化與其它域外國家的聯動,使南海問題進一步國際化。

戰略佈局上,菲律賓重啓並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同盟關係,同時拓展與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忠實盟友日本和澳大利亞的軍事安全合作,以期在南海乃至整個太平洋構建一個以美國爲主導、美日澳菲四國交互操作的海上安全體系,增強其在南海抗衡中國大陸的力量。

對美關係上,菲律賓曾爲美國的殖民地,國內政壇中長期存在追隨美國的思維傳統。菲律賓也是二戰後美國在亞洲的第一個盟國。過去兩年,華府多次重申,1951年《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第四條適用於在南海任何地方對菲律賓武裝部隊、公共船隻或飛機(包括其海岸警衛隊的船隻或飛機)的武裝攻擊。數月前美菲「肩並肩」年度聯合軍演首次將地點選擇在菲律賓海外靠近臺灣和南海的敏感水域,針對北京的意圖明顯。

此外,美菲於去年11月在南海開始了一項新的合作——海上聯合巡邏,意在對抗中國大陸的海巡和海上執法行動。

美國強化對菲律賓的軍事支持給後者提供了一個與北京談判的重要籌碼。馬尼拉近期與北京磋商時反覆無常,甚至否認數月前曾與北京達成了一項旨在管控分歧的「君子協定」。對美關係顯著提升後,菲國信心增強無疑是其敢於採取此種態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日關係上,二戰期間菲律賓曾被日本侵略和佔領,然而近期卻稱在北京的「壓力」下靠攏日本。剛剛簽署的軍隊《互惠准入協議》是日本在亞洲簽署的第一個防務協定,具有「準同盟」的性質。其目的是「簡化軍隊互訪及武器彈藥運輸的程序,減輕聯合訓練的程序負擔,促進兩國軍隊的互相操作性」等。

日本是美國在東北亞的堅定盟友,近年來與中國大陸關係陷入僵局,菲律賓向其示好「一舉三得」:一是通過與美國其他「鐵桿兄弟」交好,多維展示其改善對美關係之決心;二是配合並利用日本,將東海與南海問題「掛鉤」,以便在任何一個海域「有事」時聯合掣肘北京;三是謀求在西太建立美日菲三國同盟,由點到面,實現安全保障網絡化、多元化。

對澳關係上,菲律賓與澳大利亞軍事合作關係亦由來已久。早在2012年,菲律賓參議院就通過了菲澳互訪軍隊協議(VFA),與美菲互訪協議(VFA)類似。去年9月,兩國簽署新協議, 將雙邊關係升級爲「戰略伙伴關係」。今年2月,澳菲又簽署了一項加強海上安全合作的協議,旨在擴大兩國聯合海上行動。

澳大利亞是美國在南太平洋的老牌盟友,過去數年亦與中國大陸關係不斷惡化,直至近期纔有所改善。菲律賓與澳大利亞加緊聯絡與其接近日本邏輯相似,除了通過「朋友的朋友」表達忠誠、借重「敵人的敵人」應對威脅,還意在擴大聯防範圍,把「第二島鏈」(美國等西方國家在二戰後提出的針對中國和前蘇聯的海上封鎖計劃之一)的重要一環澳洲囊括進來。如此,菲國試圖建立的安保網絡便可從東北亞擴展至南太平洋。

今年4月,美日澳菲首次在南海舉行聯合軍演。如果該行動在菲律賓的倡議下實現常態化,將增加中國大陸海軍突破近岸防禦,實現挺進「深藍」、攻略遠洋之目標的困難性。(作者爲英國愛丁堡大學政治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