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昌祥院士:構建安全可信的網絡環境,加快網絡和數據安全實驗室建設

網絡和數據安全實驗室建設對於保障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及促進雄安新區智能城市發展至關重要,通過模擬真實環境、強化攻防對抗、探索新技術應用及提升安全可信實驗效率,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推動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爲智能城市提供堅實的安全支撐,促進區域經濟增長與產業升級。

7月31日,在河北雄安舉行的2024雄安新區網絡和數據安全產業洽談對接活動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發表了題爲“構建安全可信網絡新生態,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旨發言。沈院士的發言深刻闡述了在數字經濟時代,構建安全可信網絡生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並特別強調了建設網絡和數據安全實驗室的重要作用。

“什麼叫網絡安全產業,是什麼東西?產什麼?怎麼產?怎麼形成新質生產力?”

沈昌祥院士首先分析了數字經濟時代的機遇與挑戰。他指出,隨着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網絡安全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着嚴峻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特別是新型產業、新佈局、新產業鏈和新的產業體系,並要求提高這些體系的安全水平,保證自主可控、安全可控。

數字經濟作爲新時代的核心生產力,其核心要素是數據。隨着數據形式的不斷演進,從數值計算到數據工程,再到當前的數字社會階段,數據已成爲新生產力的關鍵要素,推動着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智能化的深入發展。然而,隨着大數據的集中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據安全成爲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沈昌祥院士列舉了“WannaCry”勒索病毒、臺積電遭受攻擊、Colonial Pipeline供油網絡癱瘓等典型案例,強調了數據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構建數字經濟主動免疫保障體系

針對當前數據安全面臨的挑戰,沈昌祥院士提出了構建數字經濟主動免疫保障體系的解決方案。他強調,網絡安全是發展的前提,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爲此,他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六”體系,即:一種新模式——計算同時進行安全防護;二重體系結構——計算部件+防護部件;三重防護框架——系統工程;四要素可信動態訪問控制;五環節全程管控——技管並重;六不防護效果。這一系列措施旨在從源頭上降低網絡空間的脆弱性,提升安全防護能力,確保數字經濟的安全可信發展。

打造安全可信產業生態

在打造安全可信產業生態方面,沈昌祥院士介紹了可信計算3.0技術的創新與應用。他指出,可信計算源於中國自主創新,經過長期軍民融合攻關應用,已形成了完備的可信計算產品鏈。等保2.0新標準將可信計算3.0作爲核心要求,爲築牢網絡安全防線提供了有力支撐。以國家電網電力調度系統爲生動案例,該系統通過全面引入可信計算技術,成功實現了軟硬件的國產化替代,不僅顯著增強了抵禦各類複雜網絡攻擊的能力,還確保了電力調度系統在高風險環境下的穩定運行,彰顯了可信計算在保障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網絡和數據安全實驗室建設

沈院士還特別強調了實驗室建設在推動網絡安全能力躍升與技術革新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網絡與數據安全實驗室不僅是技術創新的孵化器,更是高端安全人才培養的搖籃。通過強化實驗室建設,可以有效促進安全研究與實戰應用的深度融合,加速網絡安全技術的迭代升級,爲構建安全可信的網絡空間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沈院士呼籲各方攜手合作,加快實驗室建設步伐,推動安全可信網絡新生態的構建。

會上,沈院士對部分企業在網絡安全防護上仍固守傳統、缺乏前瞻性的現狀提出了中肯批評。他呼籲企業界應勇於跳出傳統思維框架,敢於擁抱包括可信計算在內的前沿技術,積極構建主動防禦、動態適應的網絡安全新體系。他堅信,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數字經濟浪潮中乘風破浪,確保數字世界的穩定繁榮,爲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鋪設一條堅實可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