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醫療赴港IPO升溫,如何轉變服務模式拓展發展空間?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韓利明 上海報道近年來,新一輪醫改取得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顯著提升,健康服務業政策環境明顯改善,非公醫療加快發展。

今年以來,包括美中嘉和、樹蘭醫療、明基醫院等非公醫療企業,掀起一波赴港IPO“熱潮”。但同時,過去幾年,特別是新冠疫情對非公醫療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大批非公醫療遭受巨大沖擊。

“‘十四五’時期,國家對醫療非常重視,是醫療事業高質量發展期。(非公醫療)從宏觀上來講,大方向還是比較明朗。”日前,安徽名流健康產業集團總裁吳家香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等採訪時表示,“但也不得不看到一些挑戰,往後幾年可能更難。找準定位和發展方向,非公醫療在細分領域還有很多可發展空間。”

隨着我國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健康需求持續增長,疊加公立醫院從“量的積累”轉向“質的提升”,非公醫療的服務內容和模式也有待拓展升級。未來,非公醫療如何高質量、差異化發展,仍是行業需要直面的問題。

需求龐大,政策加碼支持

目前,我國公立醫院仍佔據市場主導地位,但民營醫院正在快速崛起。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2年至2022年的十年間,我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從95.03萬個增長到103.29萬個,其中公立醫院基本維持在1.2萬家左右,民營醫院從0.98萬家增加至2.52萬家,年複合增長率達到9.9%。

同期,公立醫院牀位數的複合年增長率爲4.13%,而民營醫院牀位數從58.22萬張增長到229.96萬張,複合年增長率14.72%。但牀位數量增長的同時,民營醫院的病牀使用率還處於較低水平,過去十年基本維持在60%左右;對比來看,公立醫院的病牀使用率長期處於90%以上。

此外,相比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的業務量也有較大差距。2022年,公立醫院診療人次31.9億人次,民營醫院6.3億人次。據國家衛健委統計信息中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8個月,公立醫院診療達23億人次,同比增長2.6%;民營醫院4.5億人次,同比增長5.2%。

業內分析,隨着老齡化趨勢加深,中國醫療服務供需關係將面臨較大錯配,公立醫療體系的運轉相對複雜,擴張受限,民營醫療的靈活性可以提供更多支持。在此背景下,政策層面對非公醫療的支持持續加碼。

早在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目標到2020年,社會力量辦醫能力明顯增強。打造一大批有較強服務競爭力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形成若干具有影響力的特色健康服務產業集聚區,服務供給基本滿足國內需求,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新格局。

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範發展的意見》,推進“放管服”,簡化准入審批服務,同時完善醫療保險支持政策,進一步助力社會辦醫健康發展。

今年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公佈了《民間投資引導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了民間投資引導專項資金支持標準,擬促進民間資本在社會事業項目包括醫療、教育、養老、體育、旅遊公共服務等的投資。

地方層面也頒佈相關政策,支持非公醫療加強特色專科建設、支持社會力量辦醫高端化、國際化發展,以及支持社會辦醫連鎖化、集團化發展,爲非公醫療機構創造了有利的發展條件。

日前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聯合發佈了《上海市衛生健康設施專項規劃(2024-2035年)》,提出包括“鼓勵發展高水平社會辦醫,支持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品牌化、連鎖化發展,規範民營醫院發展”等10餘項內容;重慶市衛健委提出“政府主導,多元辦醫”……

可以說,政策推動非公醫療已駛入發展快車道。

赴港上市熱潮

面對龐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和政策支持,今年以來,不少非公醫療企業上市步伐明顯加快。

近日,港交所官網顯示,明基醫院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弗若斯特沙利文顯示,以2022年醫療服務產生的收入計,明基醫院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民營營利性綜合醫院集團;以2022年每張登記牀位的平均收入計,明基醫院在中國內地所有民營營利性綜合醫院集團中排名第一。

目前明基醫院擁有和運營南京明基醫院和蘇州明基醫院兩家綜合醫院,均爲醫保定點醫院。對於赴港上市的募資用途,包括擴建及升級現有醫院、尋找潛在的投資及併購機會、爲升級“智慧醫院”提供資金、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財務方面,受兩院的患者就診人數增加所驅動,明基醫院在2021年至2023年收入分別爲22.24億元、23.36億元、26.88億元;年內利潤分別爲6,907.5萬元、8,955萬元、1.67億元、毛利率分別爲15.3%、16.4%、18.9%。

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家赴港上市的非公醫療目前仍未實現盈利。1月9日,民營腫瘤醫療龍頭美中嘉和登陸香港聯交所,成爲2024年第一個民營醫院IPO。綜合招股書和2023年年報,美中嘉和2020年至2023年內,淨虧損分別爲5.9億元、8.32億元、6.37億元、4.26億元。

此外,繼去年8月首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後,樹蘭醫療於今年3月27日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2021年至2023年,樹蘭醫療的營收分別爲人民幣15.48億元和17.78億元和18.84億元,同期錄得年內虧損分別爲0.82億元元、1.11億元和0.17億元。

樹蘭醫療稱,虧損原因主要是由於醫院網絡擴張以成立和建設樹蘭(安吉)醫院及樹蘭(衢州)醫院。樹蘭醫療稱,兩者均處於爬坡期,前期成本龐大但收益有限。由於醫院行業因其重資產性質而需要大量初始投資,新成立的醫院需要時間吸引患者併產生足夠的收益以抵銷初始投資的成本及開支。

招股書表示,由於可能無法成功確定或執行擴張計劃,日後的增長及財務表現可能仍然取決於發展樹蘭(杭州)醫院的能力。2020年~2023年,樹蘭(杭州)醫院分別實現收入爲11.97億元、10.57億元、10.61億元、11.26億元。

“相對於A股市場,港股監管和上市要求相對寬鬆,爲醫療集團提供更多的上市機會。”有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赴港上市可以獲得更多來自全球範圍內的投資者的關注和資金支持,融資渠道也更加靈活。”

如何發展?

“自2020年以來,非公行業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大家都感受到了全新的挑戰。”日前,在一場行業會議上,GE醫療中國副總裁、非公醫療業務總經理戴紅東表示,“絕大多數醫院都在沿襲着公立醫院的管理思路,相較五年前應該是舉步維艱。未來五年可能很多醫院倒閉,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

今年以來,已有非公醫療破產清算。日前,石家莊橋西法院官微顯示,聖祿嘉婦產專科醫院破產清算一案圓滿審結,這也是石家莊首起在營民營醫院破產清算案。法院信息透露,醫院在經營期間,拖欠外債3.3億餘元,因醫院經營管理不善無力支付職工工資及防疫補貼達667萬餘元。2023年2月,聖祿嘉婦產醫院有限公司破產清算被受理。

此外,秦皇島市廣濟醫院已於今年4月3日以5238.39萬元拍賣成功。該項目由尚榮醫療在2016年與秦皇島建投、金潮建投簽署投資協議,擬投資3.8億元、原計劃在3年內完工,但建設過程坎坷,長期停滯。

在行業發展承壓下,非公醫療如何行穩致遠?在戴紅東看來,第一,(非公醫療)要引進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技術手段;第二,要有極致的醫療服務;第三,進行醫療創新。“非公醫療共同的挑戰不是彼此,而是疾病。爲了應對這一挑戰,需要先進的醫療設備,最好的技術,極致的服務,以及無界創新。”戴紅東強調。

此外,差異化發展也是非公醫療的着力點之一。“如果還是同質化運作那肯定是沒路走。”吳家香指出,“(名流健康)主攻縣域和高端市場。其中下沉市場除了彌補醫療資源的不足,也結合國家‘十四五’相關的綱要要求,通過縣域市場規模化、連鎖化的運作,把品牌做起來。未來幾年,細分領域只要真的找好了,可以走出非常好的未來。”

“雖然疫情導致很多機構關閉,但其實(非公醫療)市場已經變得更加理性且健康。”GE醫療中國非公醫療業務全國銷售總經理柳斌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等採訪時指出,“從整個市場去看,非公客戶越來越細分化,專科化的路線走得是非常明顯的。”

而非公醫療專科化發展也對醫療器械企業提出更高要求。“我們以前是賣產品,現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整合從前端到後端的醫療生態鏈,和客戶一起找到服務對象的訴求。”柳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