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長者精神及身體疾病降自殺率 國衛院完成首篇研究
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吳其炘表示,防治精神、身體疾病對年長者自殺影響相同重要。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明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隨着老年人年齡增長,自殺率愈高,這議題必須加以重視。國衛院最新研究,老年人自殺危險因子分爲精神及身體疾病,包括憂鬱、焦慮及失眠,以及高血壓、消化性潰瘍與癌症,若能減少精神及身體疾病可降低老年人自殺率高達近57%。此國內首篇研究各類精神及身體疾病對老年人自殺影響,已刊登於國際「情緒疾病期刊」。
研究計劃主持人、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吳其炘表示,平時常聽到老人家「久病厭世」,顯示身體疾病與精神疾病是自殺的重大因素,而研究想了解精神疾病與身體疾病各對自殺的影響;研究利用臺灣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中的自殺病例統計及國家死亡登記數據,分析2010至2019年65歲以上長者自殺9136人與8萬9439例死亡個案進行分析。
研究發現,精神疾病方面,包括憂鬱症、焦慮症和失眠,最爲影響老年人自殺;身體疾病以高血壓、消化性潰瘍疾病及癌症影響最大。值得注意的是,若能減少精神疾病發生,將可降低年長者自殺率達38.4%,而減少身體疾病發生則可降低自殺率36.5%。由此可見,精神、身體疾病對年長者自殺的影響相同重要。
此研究更是國內首篇分析各類精神及身體疾病對老年人的自殺影響,且從性別及不同的老年人年齡進行更細緻的分析。吳其炘說,研究發現,精神疾病方面若能避免罹患憂鬱症,可以降低自殺率15.7%,避免焦慮症可降低8.1%,若能避免失眠則可降低自殺率高達18.3%。至於身體疾病方面,避免高血壓可降低自殺率8.9%,避免消化性潰瘍可降低7.7%,而避免罹患癌症可降低7.4%。
爲何高血壓會影響老年人自殺?吳其炘指出,許多老人家十分擔心高血壓影響健康,進而影響情緒、生活品質,造成情緒低落、焦慮等問題,且高血壓控制不佳,更可能引發腦中風,在在增加自殺風險。
另,分析精神疾病對年長女性和年齡爲65至74歲的老年人影響更較大,而身體疾病則對男性,以及隨着年齡到75至84歲及85歲以上老年人的影響較大,隨着年齡愈老,精神疾病對自殺的影響,將逐漸縮小,但老年人自殺率仍是隨着年齡愈高,自殺率愈高。
研究進一步發現,年長者男性於減少精神疾病發生可降低自殺率達34.1%,減少身體疾病的發生將可降低37.8%;反觀女性減少精神疾病發生,可降低自殺率達46.3%,減少身體疾病的發生則可降低34.2%。吳其炘指出,女性罹患憂鬱症、焦慮症高於男性,在預防年長女性自殺需更重視精神疾病,男性則是要注意身體疾病。
吳其炘表示,依衛福部近年統計,老年人自殺率其實已微微下降,但還是高於其他年齡層,但自殺人數持續上升,每年老年人自殺死亡約達3000多人,特別是國內人口老化快速,大家都還在適應老化的過程,社會、家庭仍缺乏相對的支持及準備。
爲降低老年人自殺率,吳其炘建議應從三方面着手,首先精神疾病上需重視老年人憂鬱問題,因憂鬱可能伴隨失眠,必須及早發現與治療;其次,注意老年人身體退化問題,如退化性關節炎、骨鬆等疾病,恐導致老年人不良於行增加自殺率,如因退化性關節炎導致自殺率,可以從65至74歲族羣的1%,至85歲以上增加到5%,而剛剛確診癌症的患者也須注意其心情變化。
吳其炘說,即便研究發現,預防精神與身體疾病可以降低老年人自殺率約6成左右,但其餘4成左右仍與生活、社會等因子有關,如說有些老人家退休後生活改變了,孤獨感增加,自殺風險也隨之上升;因此,第三點應多鼓勵老人家多從事社交活動,利用日照中心、共餐食堂等,促進心靈健康,以降低老年人自殺風險,而這一切的準備應從年輕時就開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