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醫師解密 林詠青:最難忘武漢包機「不是我,那誰去?」
我國新冠肺炎的是從一位防疫醫師四年前在深夜發現PTT熱議開始,究竟什麼是防疫醫師,引起民衆熱議,圖爲衛福部疾管署預防醫學辦公室主任林詠青(右)與防疫醫師林棱。記者林琮恩/攝影
疾管署最近徵求三名防疫醫師新血,有國民女婿之稱的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可說是最知名的防疫醫師,現在疫情記者會每次都出現的防疫醫師則是林詠青。林詠青解密防疫醫師五大任務,歡迎對疫情調查、傳染病防治有熱忱,對公衛領域有興趣的醫師加入防疫醫師行列。
林詠青目前也是疾管署預防醫學辦公室主任,疾管署每年都會招募對公共衛生有熱忱的新血加入防疫醫師行列,目前署約有20名防疫醫師。防疫醫師有五大任務,分別是傳染病事件調查、傳染病診治指引訂定、傳染病病例審查、申請用藥,以及政策宣導研究交流等。
林詠青說,防疫醫師也是公務員,透過「醫事人員人事條例」任用,只要有醫師證書就可以報考,有專科醫師證書則是加分項目。防疫醫師的角色比較像是幕僚,提出專業看法及建議。
防疫醫師與臨牀醫師有何不同?林詠青以「河流救人」的故事譬喻,若是在河裡漂來一個病人,公共衛生在上流,希望從源頭處理一羣人的健康問題,臨牀醫學則針對病患不同的狀況,在下游把人救起來。
大家可能認爲防疫醫師只有感染科醫師纔可以加入,林詠青指出,內科、家醫科,甚至都是中醫師都歡迎。每位防疫醫師有不同的興趣與專長,他個人對公衛相關法律有興趣,曾參與傳染病防治法修法,有的防疫醫師對醫學資訊有興趣,在疫情監測系統、LINE帳號「疾管家」等發揮所長。
林詠青也是有家醫科專科醫師,他在醫學院時就從學長口中認識「防疫醫師」,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並未直接投入臨牀服務,而是赴美攻讀公共衛生研究所。在研究所還沒畢業時,他就決定心報考防疫醫師,甚至爲了面試特別訂機票飛回國,「一定要回來把握機會」,在2012年加入防疫團隊,貢獻心力。
十多年來防疫醫師生涯中,林詠青很多事情印象深刻,2013年我國出現首例H7N9境外移入病例,那天剛好是他的生日。當時除了發佈訊息,因爲個案在臺灣曾經就醫,因此也前往診所進行疫情調查,希望儘速找到所有接觸者,匡列監測名單,阻斷傳播鏈。
回顧最驚險的一次經驗,林詠青談到新冠疫情期間的「武漢包機返臺事件」,當時新冠爆發,武漢封城,許多國人滯留當地,第二批武漢包機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帶隊,總計2班機接回361名國人,任務成員共有4名醫師、9名護理人員,林詠青就是其中一人。
林詠青說,這是他防疫醫師生涯中最驚險、感染風險最高的一次。自己接獲這項任務時相當緊張,「但當下你就會覺得,這個工作如果不是我去,不然是誰去?」使命感上身,面臨染病風險,重點就是將防護做足。他只和家人說「我要去出差」,一直到回來接受隔離檢疫,家人才知道工作內容,也才瞭解有多危險。
另外,2016年國防大學發生愛滋個案歧視事件,軍校生「阿立」因此被退學,林詠青說,外界可能覺得是衛福部、國防部兩個部會在拉,但疾病防治不能不顧人權,在當時的署長郭旭崧全力支持之下,疾管署提出訴訟,該年他也代表疾管署前往世界衛生大會(WHA),並取得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的資源與關注。不過,最後「阿立」還是僅拿到學歷證明,未再回到學校,後續擔任社工,去年3月因車禍離世,讓人感慨。
衛福部疾管署預防醫學辦公室主任、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防疫醫師角色比較像是幕僚,提出專業看法及建議,並不會因爲政黨輪替影響。記者林琮恩/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