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衛韌性委員會聚焦錯假訊息、認知戰 強化全民心防抵禦心戰攻擊

▲總統賴清德主持總統府防衛韌性委員會首次會議。(圖/總統府提供)

記者陶本和/臺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26日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會中聚焦「錯假訊息」、「認知作戰」等議題。臺灣民主實驗室顧問曾柏瑜提出3點建議,他認爲,爲因應資訊戰,應提升數位基礎建設以防假消息的滲透,並強化全民心防,透過教育提升全民辨識錯假訊息的能力,以及提高風險意識,抵禦心理戰的攻擊。

臺灣民主實驗室顧問曾柏瑜在會中表示,全社會防衛韌性的基礎是建立在「全政府」之上,因爲威脅往往是跨部會的,全政府必須先整合,才能跨向全社會韌性。

曾柏瑜也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在真正的戰爭開打之前,輿論戰、心理戰早已經開始,因此應該建立認知作戰的早期預警系統,在威脅還沒發生前,就能進行監測,並在數位基礎建設中增設監測與防禦系統,以抵禦外部信息攻擊;第二,面對認知作戰,只有澄清、查覈是不夠的,應該要更主動地進行戰略溝通,不只要透過傳統的外交管道,更應該透過新興的平臺去進行傳播,多層次、多平臺地影響國際輿論,讓地緣政治的國際盟友能夠共同協作抵禦。

曾柏瑜說,第三,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心防,強化全民風險意識,心防是資訊戰的核心,需透過教育提升公民辨識假訊息的能力,在培養民力之前,更應該積極建立全民的心防,抵禦心理戰攻擊,維護國家內部穩定。

黑熊民防教育協會理事長劉文則表示,全社會防衛韌性與災害防救有所不同,以烏克蘭受到攻擊的經驗來看,基礎設施受到衝擊是戰爭的開端,第二波攻擊就是導向奔向基礎設施的救護人員,民間救災團體,在全社會韌性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數位韌性方面,他也認爲應將認知戰的納入規劃,才能在硬體基礎設施之外,建立全社會的心防。

壯闊臺灣聯盟理事長吳怡農則表示,關鍵基礎設施最大兩個安全,分別是網路和系統安全,以及實體的轟炸安全。關鍵基礎設施防護過去幾年政策建立至今,有談到保二的建立、特種防護團的建立,協調國軍、地方警力、民力,實體設施周圍的安全固然很重要,但網路和系統安全也同樣重要,未來應朝這個方向的規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