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轉專業限制,給大學生更多試錯機會
這兩天,隨着全國各地高考漸次落幕,報志願、選專業很快成爲最受關注的社會熱點話題。
媒體注意到,包括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在內,很多高校在招生宣傳活動中,特別向考生及家長專門介紹該校學生“轉專業”相關政策。
而從相關介紹中不難發現,學校在不同程度上放鬆了學生入學後轉專業的限制,一些學校甚至允許學生在讀期間多次申請轉換專業。這對許多正在陷入選擇焦慮的考生和家長,無疑是一種很大的安慰。而對於更多在讀大學生來說,更加靈活的轉專業政策,對他們無疑更是利好。
把選擇自主權交給學生
當前高校裡許多學院,有不少學生身陷專業困惑之中。他們中有些是當初填報專業時,對所報專業知之甚少,入學時所學專業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盲目選擇的結果,甚至更多的,其實是體現了家長的意願。入學後學習一段時間,有些學生髮現自己對所學專業興趣不大,有些學生則感覺自己非常不適合所學專業。
這些學生中,許多所學專業,是他人眼中的熱門專業;有些所學專業,則是學校的強勢專業。但是,學非所願,仍然讓他們苦惱不已。
而有一些學生因爲各種原因,在錄取時服從了學校專業調劑,沒能如願進入自己心儀的專業學習。他們從入學以來,一直心有不甘,總在想方設法轉到自己喜歡的專業。
但是,長期以來,大部分高校對轉專業從嚴控制,本科生在讀期間轉換專業難度很大。因此,很多學生把轉換專業的希望放在考研上。
但必須看到,還有很多學生因爲對所學專業認同度不高,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他們在困惑和不滿中浪費了許多時光,令人痛心。
很多高校對學生轉專業限制較多,有許多考慮。有些學校認爲不同專業錄取門檻不同,入學後對轉專業不加限制,對已錄取的學生不公平;另外,如果放鬆轉專業限制,一些熱門專業涌入學生過多,這些專業師資及其他教學資源也會不堪重負,影響培養質量。
而一些相對冷門的專業則會面臨學生大量流失,也必然影響這些專業的發展。因此,從嚴控制轉專業,某種程度上,也是對一些專業的保護。
現在,很多高校對學生轉專業實行更爲靈活多樣的政策,比如上海交通大學明確宣佈,該校自2024年起全面開放“零門檻”轉專業政策,學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均可申請轉專業,學校本部和醫學院之間也可以互轉。
不論原來的專業學習成績如何,不限制學分排名,不限制掛科門數,如果學生希望換個專業就讀,就可以提出申請,與相關院系、專業進行雙向選擇、相互適配。
從媒體報道看,除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都傾向於以更爲積極的態度迴應學生的轉專業需求。應該說,全面開放轉專業政策,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量身定製”的個性化成長路徑及規劃,這是高校從根本上落實以學生爲本,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應有之義。
把專業選擇的自主權交到學生手裡,甚至允許學生在多次“試錯”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這有利於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髮展專業興趣、激發學習潛力。
而對學校來說,全面開放轉專業政策,讓學生有更多的專業選擇自由,學校就有了判斷社會需要和學生需求的更多可靠信息。學校據此進行專業動態調整,決策會更爲科學。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學生轉出數量過高的專業,學校要在認真考察這些專業辦學質量、社會需求、專業發展前景的基礎上,對專業的發展規模、發展方向做出積極調整,督促這些專業努力提高培養質量。
而對一些社會需求明顯不高,學生就業困難,辦學水平不高、缺少辦學特色的專業,也可以做出限制招生直至停辦專業的決定。這也符合學校專業設置上,向質量提升的內涵式發展轉變的方向。
也不能單純依學生意願決定去留
當然,還要看到,學生在高考後填報志願、選擇專業,會有比較大的盲目性,而在讀期間選擇換專業,也未必沒有盲目性。
一些學生甚至會在專業學習遇到困難時萌生轉專業的念頭,而一些專業一段時間涌入爲數不少要求轉入學習的學生,未必是因爲這個專業辦學質量高、就業前景好,很可能是因爲這個專業比較而言,給一些學生學習輕鬆、畢業難度較低的印象。說白了,就是一些學生口中所謂“好混”的專業。
因此,實施全面開放的轉專業政策,固然要允許學生試錯,但也需要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專業興趣的培養和學習引導,讓他們做出更理性的選擇。
而更需明確的是,即使如有些學校倡導全面開放“零門檻轉專業”,也並不意味着學生可以隨心所欲轉換專業。所謂“零門檻”,其出發點理應是防止轉出院系爲有轉專業意願的學生,設置不合理障礙,而不意味着“學生想怎麼轉就怎麼轉”。
學生想轉入目標專業,學校也應當設置必要的面試、筆試環節,考察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及相關潛質與本專業的適配性。這既是爲學生負責,也是顧及基本的教育公平。
尤其是有些熱門專業,報考競爭極爲激烈,如果一些學生高考成績沒法達到這些專業的錄取分數線,但卻利用轉專業政策輕鬆上岸,這對那些通過激烈競爭才獲得錄取資格的學生就很不公平。這既會挫傷這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給學校的教學秩序製造不必要的混亂。
而學校在進行專業動態調整時,也不能片面把學生轉入或轉出數量作爲評判標準。最近這幾年,由於新生兒出生率降低,很多醫院產科萎縮,導致一些醫學院婦產科專業學生就業率下降。而由於房地產行業的調整,一些建築類專業學生社會需求也在減少。這些社會現象,都會直接影響到高校專業招生,也會影響到在讀學生專業熱情。
在這種形勢下,如果單純依據學生就讀意願決定去留,並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態度。建設一個專業需要幾代人努力,而停辦一個專業只需要一紙文件。
因此,高校需要在尊重學生選擇權利、滿足社會當下需要、符合社會長遠利益之間做好平衡。但無論如何,讓更多大學生在換專業這事上,多些自主選擇,於學校於學生,都是有益的。
撰稿/王天定 編輯/遲道華 校對/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