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氚入侵 食藥署年抽檢100件日水產
香港24日起禁止日本10個都縣水產品進口,以確保食物安全和市民健康。圖爲日本一連鎖壽司店在香港售賣的生魚片壽司。(中新社)
日本政府預計今(24)日起排放福島核污水,爲了把關日本進來的水產品,食藥署23日表示,去年第四季已採檢52件日本水產品,生物氚均低於最小可測活度(MDA),今年和明年規畫各抽樣100件,如有發現高於背景值,將啓動因應措施。原子能委員會則指出,已建置公開透明的資訊平臺,確保我國海域與民衆安全。
食藥署和原能會去年合作研發食品中氚殘留檢測方式,去年第四季抽樣25件、今年截至目前抽樣27件,品項包括鯖魚、秋刀魚、海鰻、牡蠣、扇貝、鮭魚、章魚等及海藻類,生物氚均低於最小可測活度。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這52件檢驗結果將作爲對照組,未來日本開始排放核污水後,將持續抽驗觀察是否有異常,以及是否啓動因應措施。日本水產品生物氚檢驗爲4年期計劃,今年是第2年,規畫抽驗100件,明年也是編列預算至少驗100件,如發現背景值浮動或檢出生物氚,將啓動跨部會討論是否增加抽驗件數。
林金富指出,目前歐美國家都沒有訂定生物氚的限值,也沒有相關標準,由於生物氚的檢驗所需時間較長,等驗出來水產都壞掉了,加上沒有標準,因此,不會列爲邊境是否准許輸入的判斷標準,將與廠商價購產品,並委由原能會檢驗。
至於香港、澳門宣佈禁止日本10都縣水產品進口,林金富表示,氚水的風險未有任何改變,不會跟進港澳,仍持續採取邊境監控措施。
原能會表示,已與衛福部、農業部、海委會等跨部會合作強化輻射監測作爲,並建置公開透明的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臺,參照國際安全標準嚴格監測,將海水監測與擴散預報等科學專業數據,轉譯爲淺顯易懂的燈號,讓民衆可以即時掌握。
原能會指出,我國籌組專家觀察團已3度赴日實地考察,依據掌握資訊及檢視排放安全標準等,作出因應措施,但考量排放作業將長達30年以上,仍將持續密切注意其排放作業,並要求日方針對排放的異常和意外狀況妥善做好應變規畫,以確保安全。
此外,農委會漁業署針對我國洄游性魚類及北太平洋公海捕撈返臺的秋刀魚進行魚體檢測,自2011年3月11日福島核災發生後,截至今年7月爲止共檢測3691件銫-134及銫-137,結果均小於最低可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