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九份故事!旅居40國「只拍黑白照」Paco:可以放300年
▲拐進一個小巷弄,Paco攝影工作室就隱身九份佛堂巷內。(圖/記者彭懷玉攝,以下皆同)
文、圖/彭懷玉
門口外掛着一張張黑白照片,卻很有個人色彩,但是藝術空間就是如此的存在,給人說不上來的距離感,若不鼓起勇氣踏進,很容易就這樣錯過了...
▲門口外掛着一張張黑白照片,卻很有個人色彩,吸引好奇的人走進藝廊。
「因爲我是色盲...」當時聽到這話,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憐憫,直到繼續追問,Paco才說:假的!原來色盲是開玩笑的。
原以爲黑白照片很侷限,很單調,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黑白照片不是隻有黑白灰,中間還有200多個色階,可以呈現出不同的感覺!」
▲黑白照片有200多個色階,再加上可以放個300年,成爲藝術家Paco幾十年只拍黑白照的原因。
再加上,彩色照片放幾十年,黑白照片可以放個300年,Paco開玩笑說,「我也不願意客戶在彩色照片褪色後跑來找我...」
Paco從五歲開始把玩相機,源自於喜歡攝影的祖父,一路也接觸過彩色照片的時代,但在20多歲開始,彩色相片只用幻燈片拍,幾十年來都用底片相機拍照,由於底片不能刪掉重拍,每個快門顯得更加重要,一按下就是永遠,停格的瞬間也變出一個個故事,歷久而彌新。
取名Paco是因爲旅居西班牙時,眼珠是棕色、體型的他外型跟西班牙人相似,常被誤認爲也是西班牙人,才趣味幫自己取的名字,也以此名作爲簽名檔。
▲九份海拔僅300公尺,要拍到雲海照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但因2011年拍到雲海照,讓Paco默默在九份長住達9年的光陰。
「九份海拔僅300公尺,要拍到雲海照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我在2011年拍到這張雲海照,覺得應該要繼續留在九份等此景再現,於是在這裡定居下來,一等就是9年的光陰,之後就再也無緣親見2011年這幅壯闊雲海。」Paco娓娓道來。
談起喜愛的攝影,身爲專家的他,曾受邀到40多個國家拍照,有兩本相簿收藏他旅居柬埔寨的作品。
「攝影其實是很浪費時間的事...」有時爲了等一個畫面,需要的不只是一兩天的時間,甚至是一兩年!他說,因爲要拍日光灑在吳哥窟佛像形成的光影變化,光是等這幅畫面就等了一年,快門按下的瞬間,心中涌上的澎湃之情,難以用筆墨形容。
而也因爲柬埔寨是佛教國家,如果不懂佛教,無法拍出有味道的照片,爲此,Paco花兩年時間,深入研究當地佛教文化,我們一邊翻着相簿,一邊聽着每張照片的由來,心中更是不停咀嚼他說過的話。
▲以碎玻璃、斷垣殘壁的空洞視角,拍出外面的世界,成爲一系列作品。
以碎玻璃、斷垣殘壁的空洞視角,拍出外面的世界,成爲一系列作品。還有一張「一線之隔」,以圍牆上邊界將畫面一分爲二,畫面上方是綠意盎然,圍牆上懸掛着枯萎的盆栽,下方則是一片暗色調,讓人忍不住端詳,品味其中耐人尋味的哲學意涵。
看着每張充滿故事的照片,卻只留下簽名和年份,連出國參展的作品亦若是,心中充滿疑惑的我忍不住問,難道不怕觀者看不懂嗎?Paco說,「每個人有不同的解讀方式,何必要去說清楚呢?」
▲看着每張充滿故事的照片,卻只留下簽名和年份,沒有任何註解。
當下我只覺得可惜,這麼棒的作品是作者多麼用心的產物,如果觀衆只是撇眼走過,不會很可惜嗎?但好吧,心中默默希望多一點人看得懂...
不只攝影,Paco也畫畫,延續黑白風格,他多使用水墨呈現,筆觸不拘小節,帶有點狂放,他直言:畫畫比攝影簡單多了,想添一筆、少一筆全由自己內心作主,不受氣候等外在環境影響。
▲擺滿整間的攝影作品也有少部分有販賣,每張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沒有複製品,更別說是現在流行的「文創商品」。
擺滿整間的攝影作品也有少部分有販賣,每張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沒有複製品,更別說是現在流行的「文創商品」,也許,這就是藝術家的堅持,懂得欣賞的人,就能發現其中寓意,或多或少能得到些什麼,對我而言,就像是挖到寶一樣振奮人心。
▲Paco本人不願給別人拍照,成爲此行遺憾之處。
Paco也樂於跟有緣人分享相片背後的故事,相信他只是其一,許多藝術家也都帶着這樣的心情。堅持、不隨波逐流能造就完美,這絕對是恆久不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