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者:生產力危機拖累歐洲可持續發展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道 德國《南德意志報》網站12月8日刊登題爲《“中國正在超越我們”》的文章,作者是卡特琳·維爾納以及馬庫斯·齊德拉。文章編譯如下:
法國經濟學家、巴黎高等商學院教授安託南·貝爾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歐洲必須最終認識到經濟正處於混亂之中。他解釋了生產力危機危及我們的繁榮,進而危及政治穩定的原因。
《南德意志報》問:貝爾若先生,法國看上去已經無法治理,德國也將駛向錯綜複雜的大選年。政治問題的成因是否在於這兩個國家疲軟的經濟形勢?
安託南·貝爾若答: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這樣。在過去幾十年裡,我們已經見證了歐洲在經濟上落後,尤其是與美國相比。而當負面事件——如高通脹、貿易衝擊或烏克蘭戰爭等地緣政治干擾——在短期內出現時,它們往往會產生更嚴重的後果,因爲我們的起點被削弱了。令我擔憂的是,我看不到簡單的出路。
問:德國和法國工業部門的工作崗位前景如何?我們已經看到大量的裁員舉措,尤其是在汽車行業。
答:汽車業長期以來一直是德國經濟的基石,但它對內燃機的依賴已成爲一種負擔。法國的情況類似,但反映在其他工業部門。這不僅僅是管理不善或遭遇暫時挫折的問題,它反映了更深層次的問題。我們的工業生產在結構上以正在過時的技術爲導向。這使我們在這些年失去了競爭力。
問:這會導致什麼結果?
答:我們必須明白,與美國相比,我們正變得越來越窮,而中國正在超越我們。如果從整體生產力來看,歐洲和美國之間的差距是驚人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在生產力方面遠遠落後於美國。但在戰後的30年裡,我們極大地彌補了這一差距。戰後經濟繁榮的特點是工業生產強勁、技術調整迅速和全球條件有利。直到20世紀80年代,一些歐洲國家的某些生產力指標甚至超越了美國。
問:這一問題在“德拉吉報告”中得到了強調。這份由歐洲央行前行長馬里奧·德拉吉就歐盟競爭力問題撰寫的報告引發了激烈討論。
答:即使是一些經濟學家也不願承認生產力問題的嚴重性。他們指出了歐洲仍然閃閃發光的領域:預期壽命、生活質量、文化遺產。但這些領域並不能彌補生產力的缺陷。生產力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決定了我們能否維持自身的社會福利體系、養老金、醫療保健供給和再分配政策。
問:那歐洲政治家們到底能做些什麼?
答:我們必須認真思考自身的工業政策。從歷史上看,每個國家都嘗試過在電信、汽車和航空等行業培養出自己的“國家冠軍”。這導致效率低下並錯失機遇。歐洲必須齊心協力,創造更少但更強大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
問:經濟問題會決定德國和法國即將到來的大選嗎?
答:如果經濟疲軟,人們就會關注與他們直接相關的重要問題,比如工作崗位和工資。法國政局尤其易變,因此經濟復甦更加重要。德國的議會制度可以讓人們作出更爲適當的迴應。在法國,兩極分化讓找到平衡的對策更加困難。
我知道我的話聽上去很悲觀。但歐洲依然有很大潛力。我們必須接受目前發生的一切,併爲未來作出明智決策。還不算太晚,歐洲並非註定要滅亡。(編譯/宋羽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