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主力軍作用 大力推動戰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李紅五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今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持續加大推進力度,推動中央企業在戰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發展上取得顯著成效。日前,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強調要切實抓好國有企業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更好發揮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和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收官之年,中央企業要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舉措推進戰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發展。
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發展面臨新挑戰
高質量科技供給還需進一步增加。當前中央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取得長足進步,成爲推動我國戰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中央企業圍繞“卡脖子”技術大力開展科技攻關,攻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有力維護了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但總體而言,科技發展還處在將強未強、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原始創新能力仍相對薄弱,高技術領域仍有不少短板,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仍然受制於人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高效率成果轉化還需進一步提升。近年來,中央企業積極推進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應用,促進原創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加快轉化。2024年5月,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共同啓動實施了中央企業科技成果應用拓展工程,促進各類創新主體科技成果在中央企業體系化、規模化應用。在實踐過程中發現,仍有一些卡點堵點對成果轉化形成制約:如科技成果轉化涉及多環節與多主體,但當前產學研融合的體制機制尚不健全,導致技術研發與市場需求鏈接不暢;概念驗證平臺建設整體處於初期探索階段,中試平臺建設面臨資金、人才缺乏及管理運營機制不完善等現實困局,延長了創新成果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時間。
高水平創新生態還需進一步完善。新興產業整體還存在“低端內卷、高端缺失”的問題,具體表現爲產業佈局行業集中度高、關鍵環節較爲薄弱,產業發展呈現一定程度的區域性不均衡。如上榜戰略性新興企業多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及製造業領域,生物醫藥類、新能源類企業上榜數量較少。與此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及經濟發達區域,如京津冀、山東半島、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都市圈等,東北、西北地區發展則相對緩慢。
高效能生產關係還需進一步優化。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國資委從2023年起全力推進央企戰略性新興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啓航行動,推動中央企業不斷完善適應新產業、新賽道佈局的體制機制。但是從實踐來看,仍有一些機制體制對央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形成制約。如出於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考量,中有企業在研發階段對於“顛覆性創新”方面的科技投入不足,更多資金投向了漸進性、微創新領域。
當前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
當前國際競爭白熱化態勢依舊,經濟逆全球化、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化、碎片化趨勢持續,與此同時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重大前沿技術持續涌現,競爭格局加速演變。中央企業必須清醒認識和把握當前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結合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一方面,國家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發展,政策利好效應持續釋放。國資委加快謀劃推動央企原創技術策源地佈局建設、央企創新聯合體建設,遴選戰略性新興產業“百項工程”,推動國資央企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中更好地發揮引領作用。
另一方面,我國戰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發展態勢不斷向好,產業基礎逐漸牢固。近年來我國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核心技術攻關捷報頻傳,基礎前沿研究實現新突破,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產業鏈關鍵薄弱環節不斷補齊,產業鏈與供應鏈韌性持續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從培育發展階段轉向快速成長階段,未來產業前瞻謀劃形成先發優勢,對國資央企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加快推動中央企業更好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中央企業要更加強化科技創新使命擔當,緊緊圍繞國之所需,增強高質量科技供給。中央企業作爲國家戰略性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主動在戰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發展中擔當主力軍。圍繞國家重大戰略性部署,要主動發揮帶頭作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着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在智能製造、航空航天、先進材料等關鍵領域,中央企業要積極參加國家級創新平臺、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帶頭開展資源整合、場景建設、技術攻關,強化基礎研究,突破更多源頭底層技術,解決更多產業共性技術難題。建立內外部協同高效創新體系,中央企業要勇敢承擔起創新組織者角色,牽頭組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積極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攻關任務,增強科技創新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益。要發揮好策源地、鏈長企業的統籌協調作用,推動實現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的融通創新。
中央企業要着力夯實成果轉化支撐,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推進高效率成果轉化。科技成果只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才能真正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中央企業要堅持內在價值和長期價值導向,把打通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堵點作爲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的重要着力點,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優勢,促進跨領域、跨行業產學研融合創新,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產力。堅持“以用促研、驗證迭代”,中央企業要積極參與科技成果應用拓展工程,加大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採購應用,推動關鍵領域國產化替代,依託自身強大的需求牽引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用好中央企業生態資源,要帶頭組建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探索組建場景應用創新促進中心,積極拓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載體和渠道,切實發揮中央企業在供需對接方面的指引作用。
中央企業要優化完善機制體制,構建以需求爲牽引的創新機制,建設高水平創新生態。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學研究範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學科交叉融合不斷深入,僅憑企業自身力量單打獨鬥難以取得質的突破。中央企業要抓住構建創新機制體制這個“牛鼻子”,爲戰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發展培育厚植沃土。充分發揮產業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作用,中央企業要按照相關要求,堅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成爲更有擔當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長週期陪伴創新企業成長,爲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水源”。完善產學研用內部融合機制,中央企業要着力健全跨領域、跨行業、跨學科聯合創新機制,完善要素共投、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進一步深化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的深度融合,構建起更加適合創新發展的“熱帶雨林”。
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佈局的頂層設計,堅持因企制宜、因地制宜,推進高效能產業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立足各央企主責主業和各地區資源稟賦,形成優勢互補、分工明確、相互銜接、錯位發展、良性循環的產業格局,不能一味地“大幹快上”“貪大求全”。要堅持聚焦主業優化佈局,中央企業要圍繞主責主業縱向延伸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鏈條,以有利於掌握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爲標準,推動資源向主業集中,將優勢業務做強、做精,從根本上減少重複投資和同質化競爭,實現提質增效。要強化全國一盤棋統籌,中央企業要堅持沿鏈謀劃、錯位協同,圍繞地方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科研條件等,突出區域特色和比較優勢,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空間佈局,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助力我國打造一批世界級優勢產業集羣。
(作者系中國聯通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