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恐排擠非成分股資金?證期局出招
圖/本報資料照片
ETF規模突破4兆元,1年吸金逾1.5兆元,成臺股新資金動能,但被動式追蹤指數,對非成分股恐出現資金排擠效應,對此,金管會主委黃天牧4日在立法院財委會中表示,主動型基金也很重要,可培養資產管理人才,亦可讓市場均衡發展。
因此金管會預計將開放主動式ETF及多重資產基金,據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透露,投信投顧公會已將建議方案交到證期局,將盡速評估、6月底前拍板;至於主動式ETF是必須追蹤指數,還是可完全開放,讓基金經理人依其評估與投資策略操作?即主動式臺股基金公募化,高晶萍表示,將視公會建議案內容,評估開放方向。
黃天牧4日表示,ETF現在是庶民投資人非常重視的投資標的,是否已佔臺股決定性力量,仍要由證交所等進一步分析交易量變化,但ETF是追蹤指數的被動型投資,基本算是臺股穩健的力量,但隨着ETF的發展熱絡,金管會近期推出平準金機制等三面項、六大監理措施,都是符合國際監理趨勢、並讓投資人更瞭解投資風險與資訊。
由於ETF是複製指數的被動型投資,成分股多是以科技股爲主,隨着ETF投資規模劇增,納入成分股的個股相對可有資金行情,但也恐對非成分股造成排擠效應。黃天牧說:「這確實是金管會希望市場均衡發展的考量之一。」
高晶萍說明,爲讓市場可均衡發展,已請證交所與投信投顧公會研議,發展主動型ETF與多重資產ETF,將看國內投資人需求、業者發行意願、設計商品是否有吸引力與配套措施,預計6月底前定調,定調後業者也需要時間設計相關產品,儘快推出後,讓投資人可有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