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A證實:南極臭氧層復原中 但別高興得太早

臭氧破洞持續慢慢變小。(圖/翻攝自YouTube)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表示,據歐洲「哨兵-5P」(Sentinel-5P)衛星監測數據顯示,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已於2017年11月密合,紫外線人類威脅已逐漸改善;但也有一說,是南極地區以及平流層上層臭氧層已逐步恢復,平流層底層臭氧正在變薄,科學家對此還未有一致說法。

距離地球約10至20公里的大氣平流層有一層臭氧,能保護人類及動物免於紫外線的傷害。據歐新社引述歐洲太空總署官網消息稱,哨兵-5P衛星還監測到歐洲、非洲中東印度上空對流層二氧化氮的排放情況,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城市和通航路線上空的空氣受到污染的情況。

不只歐洲太空總署,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在2017年都表示,臭氧層最大破洞面積雖然達到1960萬平方公里,但已經比2016年縮小337萬平方公里,也比前年縮小856萬平方公里。不過,這個數據其實仍相當可怕,約等於美國國土面積兩倍以上,大約是547個臺灣

報導指出,氟氯碳化物分解後會產生氯氣,並對臭氧層造成破壞。研究團隊分析了NASA的衛星於2015年到2016年觀測南極上空臭氧層的資料數據,發現氯氣平均每年少了0.8%,而且與2005年相比,南極冬季臭氧的消耗減少了20%。

但同時在2018年2月,《大氣化學物理》研究指出,《蒙特婁議定書生效30年後,南極洲上方臭氧層破洞已漸漸消失。有大氣科學家懷疑,氣候變遷火山活動,以及反應化合物,造成平流層底部臭氧越來越薄。

大氣中臭氧總量仍維持穩定,但原因是人類所居住地區上方對流層(在平流層底層之下)臭氧數量正在增加。這對人類來說可不是好消息墨爾本大學環境科學家羅賓斯柯菲爾德(Robyn Schofield)表示,臭氧不該屬於對流層,臭氧在對流層增加的原因是空氣污染。

斯柯菲爾德表說,「燃燒化石燃料會產生氮氧化物,繼而產生臭氧。」她也提到,吸入臭氧會損害人類肺部,對農作物也會有不良影響。

斯柯菲爾德也說,導致臭氧在平流層底層減少的原因,也有可能是赤道地區的火山活動,因爲火山噴發過程中會噴發出大量的硫,「火山噴發時,在平流層底層的臭氧會最先被破壞。」▼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