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辦公風 七期微型商辦興起
東京都港區虎之門的建築羣虎之門之丘森大廈,吸引許多企業進駐。(王莫昀攝)
東京辦公大樓內的電話亭辦公室。(王莫昀攝)
興富發在臺中七期推出微型商辦產品,吸引網紅進駐。(王莫昀攝)
新冠疫情顛覆全球商辦市場,大型企業紛紛推展多元辦公空間新模式。東京不動產市場人士指出,許多千人以上企業,願給予員工適度彈性,調整工作環境,設置衛星辦公室,甚至讓部分員工在住家附近找共享工作空間。這股趨勢在臺灣也可看到,微型商辦應運而生。
衛星辦公給予適度彈性
去年臺中七期商辦市場「市政萬象廣場」快速完銷後,興富發乘勝追擊,推出「市政壹號廣場」,興富發業務部主委黃惠玲表示,商辦在七期出現羣聚效應,首先,七期豪宅住了許多企業主,其次這裡豪辦、大型辦公林立,企業主就近上班外,辦公室在此黃金地段,也可形塑品牌形象,第三、企業總部設在大型辦公室,另也會衍生衛星、備援辦公需求,微型商辦正是最佳解決方案,業者可藉以達到羣聚、羣創、共生。
新冠疫情後,雖然不少企業要員工從遠距、備援辦公地點遷回總公司,但真實的狀況是回不去了;有鑑於此,深耕日本東京核心區商用市場丸之內、大手町等地的三井不動產及三菱地所兩大不動產集團在疫後改變經營方針,紛紛成立新品牌,就企業分散據點、遠距工作、方便企業員工在住家附近找到空間工作需求,經營衛星辦公、第三辦公、共享空間等業務。
三井不動產除經營傳統據點型的辦公室外,他們發現,企業承租戶對辦公室的需求已與傳統思維有所不同。自2017年起,三井不動產創立「WORK STYLING」的辦公室品牌。
這個新型辦公空間與傳統租賃辦公室及共享空間的概念相似,但其服務對象僅限公司法人,只有與三井不動產簽約併成爲會員的企業員工才能使用;主要因應「企業分散據點」、「遠距離工作」、「方便員工於自身住處附近的空間工作」等需求,提升員工的工作自由度,並且減少企業初期設置辦公設備的成本。
目前正推展三種創新的辦公空間方案,包括「SHARE」(多據點共享辦公)、「SOLO」(個人辦公室),以及「FLEX」(兼有SHARE以及SOLO兩種辦公功能)。
電話亭辦公室新興場域
三菱地所位於丸之內的辦公室品牌有The Premier Floor 、xLINK,其中,The Premier Floor共4個據點,包括「丸之內大樓」、「大手町公園大樓」、「丸之內二重橋大樓」、「常盤橋塔」,辦公室規模約35~100坪;xLINK辦公室產品系列有小規模辦公室,還區隔爲2至20坪,35至80坪及30至150坪不等的對應方案。
有趣的是,個人辦公需求火紅,東京的商辦大樓或地鐵車站,還可以看到電話亭辦公室,如同臺灣常看到的電話亭KTV,使用時間15分鐘起跳,價格約220至330元起。爲了吸客,還推出30分鐘的免費體驗服務。
當地不動產人士指出,這項產品,創造了一個安靜的空間,給臨時有需求的工作者,如在家突然有客戶要視訊,或是結束上個會議,趕不到下個會議地點時,就可使用這個新興場域。
企業配置資產靈活選項
微型商辦成爲東京、臺灣企業靈活配置資產的關鍵選項,相較東京五區的繁華,臺中七期重劃區迅速發展,尤其位於臺灣大道上有新光三越、大遠百、凱悅Andaz及興富發「市政壹號廣場」,擁有國際級商業地標的特性。對比日本東京市中心,該區域的商辦市場亦展現出極高的市場需求與價值,與日本東京市中心精品辦公市場呈現高度對位,展現出國際級商業地產的發展趨勢。
至於,東京與臺灣A辦周邊往往有大型商店、五星級酒店,仲量聯行總經理侯文信表示,上班族需要消費,尤其現在員工對於生活機能要求還蠻多;另外,許多外商希望辦公大樓下,不但有餐飲機能,甚至要有健身房等休閒設施。且飯店對企業來講,就是招待國外重要客戶的地方,所以,如果附近有飯店,對他們來說是比較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