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南誠品熄燈系列5】作家謝哲青爲了看書 每天來回永和走4小時
從1999年點亮的燈到現在,已經過了兩個10年,敦南誠品在2020年5月底正式向臺北人告別。誠品信義店將接手24小時書店的任務,即便那是臺北目前最繁華之地,也無法取代仁愛圓環夜晚的樹影,在暗夜透出的淡淡書香。敦南誠品的故事,在這倒數之際,很值得回味一番。
時間拉回2006年,以導遊爲業的謝哲青,因工作型態日夜顛倒,隻身一人在臺北,身邊沒有家人朋友,幾乎是每一夜,他都在敦南誠品與書共度,「食衣住行育樂、生老病死、想知道的所有問題的解答,我都在誠品尋找。」在閉店前夕,謝哲青在書店裡回憶起那段時光。
「那時候我住永和頂溪站旁邊,每天夜晚走4個小時來回敦南誠品。」他說得輕鬆自在,一點都不覺得辛苦。問到爲何這樣做的原因,謝哲青表示他是個害怕孤獨的人,所以他需要找人對話。然而那些對話都在書中,透過文字,在深夜,湯瑪士哈代(Thomas Hardy)、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保羅索魯(Paul Theroux)、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甚至是J.K羅琳都陪伴過他,他說:「這裡有滿屋子的文字,許許多多過往的聲音可以在心底跟你交談,是一個讓人心安的地方,至少是讓我安心的地方。」
▲作家謝哲青與誠品敦南的相遇,很自我、充滿悲喜。(圖/記者黃克翔攝,以下同)
▲謝哲青曾在敦南誠品度過許多夜晚。
在書店裡侃侃而談的謝哲青,身兼節目主持人、作家、登山家、文史學者與旅行達人等多重身份,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小時候卻有難語症和閱讀障礙,即使如此,閱讀仍是他從小的堅持,敦南誠品對年輕的他而言,是「某種形式的大教堂」,在書店做禮拜、懺悔、告解,然後找到走出去的力量。
談起與深夜的敦南誠品書店第一次的相遇,是爲了美國作家勞倫斯卜洛克的簽書會,他遠從高雄上臺北想見他一面,卻沒排到,無緣接近作者,更遑論簽到名,那時他惆悵的在敦南誠品「怒待了一個晚上」,之後他北上做歐洲導遊工作,每次回到臺灣的4至5天的空檔,深夜都在誠品書店度過,滿屋的文字充滿着許多來自過往的聲音,是讓他感覺心安的地方,也是他落寞跟沮喪之時的避風港。
他透露曾經因爲在敦南誠品看到珍特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的《筆電愛情》其中一頁而落淚,也從《哈利波特 - 神秘的魔法石》看到《鳳凰會的密令》,對於即將走入歷史的「避風港」,謝哲青表示有點惋惜,像是生活失去了一部份,也等同一個時代的結束,更是向自己的青春告別,「但這些象徵跟精神,仍會隨着誠品的發展保留下來。」
面對大環境的改變,許多人身邊充斥着影音聲光、電子書的發展,謝哲青則樂觀的說其實閱讀習慣沒有消失,而是破碎化了,但他還是倡導閱讀的習慣,生活有時候需要放慢腳步,每個人都需要片刻的喘息、沈澱,將生活拉慢,對他而言用紙本閱讀就是最好的方式,紙曾經是樹木,是一種生命體,再用紙本讀書時特別有感覺,很容易往心裡去。
▲謝哲青覺得被書包圍的地方,就像天堂。
而敦南誠品對他而言,則充滿90年代的氛圍,像是一臺時光機,「有時候走出大門,好像可以聽到有人在播放着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這首歌,而在深夜只有街燈的巷弄裡,還有着剃頭店的燈光亮着。」讓他回到記憶中的那一刻。
若要爲這個地方下個註解,謝哲青則浪漫的說:「複製跟貼上都有一個開始的地方,敦南誠品就是這一切的起點。」這是臺灣人的書店與共同回憶,即便要跟它說聲再見,與它曾相處過的人們,都能一直回憶起這座起源,他說:「曾經有人問我,天堂會是什麼樣子,我說『天堂就應該是這個樣子,被書包圍』。」
►【敦南誠品熄燈系列1】會有24小時書店 竟是因爲兩封顧客的「發夢信」►【敦南誠品熄燈系列2】店員的深夜故事 幫「看不見的朋友」找書►【敦南誠品熄燈系列3】服裝設計師詹樸:這裡收容了很多時期的我►【敦南誠品熄燈系列4】奧美集團創意長龔大中 用「全球限量1本」的書浪漫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