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裡拽出5米長活蟲!罪魁禍首是小孩愛吃的它,家長別再亂買了

作者|探長(共1532字,閱讀約4分鐘)

近日,一個“從肚子裡拽出5米長活蟲!”的話題,令網友們不寒而慄,原因竟是“吃出來”的。

一名女子由於肚子疼痛難忍,便去醫院檢查,結果,醫生在她的體內,拽出來一條長5米的活蟲!

問其平常的飲食習慣,不出醫生所料,和吃生牛排有關。

醫生表示,這種蟲叫“牛帶絛蟲”,長約4-8米,它可寄生在人體的小腸內而引起牛帶絛蟲病。

牛帶絛蟲在人體內能夠存活長達25年,而引起牛帶絛蟲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吃生的或者是沒有煮熟的肉。

此時,很多家長認爲,平常我們不可能吃生肉啊,都是煮了的,怎麼還會有牛帶絛蟲病呢?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習慣,許多家長和自己的孩子會有相同的飲食風格和習慣;

平時我們吃肉的方式有很多,有燉肉、蒸肉、炒肉、烤肉等等。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只要肉的顏色變了,就是熟了,其實不然。

有些烹飪方式,看似肉的表面是熟了,但內部卻還是生的。

比如很多孩子喜歡吃生鮮食品和烤肉;

“牛排要吃3分、5分熟的。”

“生醃的螃蟹魚片最美味。”

“火鍋涮肉3秒最嫩。”

這些看似“精緻”的飲食習慣,其中卻存在着一定的風險。

吃生肉和不熟的肉,有哪些危害呢?

► 可能存在寄生蟲的問題。

例如,生的牛肉、雞肉、豬肉以及海鮮中,都有可能存在寄生蟲,比如有弓形蟲、肺吸蟲、絛蟲等。

如果沒有烹飪熟的話,這些寄生蟲就會通過肉類進入人體,從而在人體內部寄生或繁殖,導致腸道、肺部等器官受到感染。

► 還可能引發食物中毒。

生肉和不熟的肉往往並未得到充分的加熱,其中的細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可能未被殺滅。

這些細菌進入人體後,也會導致食物中毒,引發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對於肉類來說,最安全的食用方式,往往還是要煮透或者烹調熟。

如果實在是喜歡吃生醃食品,那麼就需要注意選擇可靠的來源,保證加工方式要衛生規範,以及適量、適度的食用。

但是,吃生醃食品仍可能存在潛在的危險,因爲其中的細菌、黴菌和寄生蟲可能未被殺滅。

在吃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選擇可靠的來源,是吃生醃食品的重要保障。

我們應該選擇有信譽和良好衛生條件的商家進行購買。

同時,在家中製作生醃食品時,也要注意食材的新鮮度和衛生處理。

對於生醃食品的加工方式要規範衛生。

在製作過程中,要注意手部的清潔和消毒,避免將細菌污染了食品。

食用量要適度,不可過量地吃。

再美味的東西,吃得多了也會膩,而生醃食品,由於其危險係數比較高,所以,儘量還是控制好量,別貪多。

因爲一旦過量食用,還是會增加感染致病菌的風險。

除了生肉容易引發寄生蟲之外,廚房裡的一個細節,許多家長容易忽略。

那就是,案板和刀具最好生熟肉分開使用!

很多家庭中只有一個案板,切生肉、切水果、做沙拉都用同一把刀和同一個案板。

那麼,這樣就極易引發寄生蟲病。

生肉和熟肉具有不同的衛生安全要求,混合使用同一個案板和刀具,便會導致交叉污染,增加細菌和致病菌的傳播風險。

生肉中存在的細菌和寄生蟲,可能會通過案板和刀具殘留下來,如果在接下來使用同一個案板和刀具來切熟肉和生食,就會將病原體帶入到食物中,從而進入我們的嘴巴里,增加食品中毒的風險。

將案板和刀具用於生肉和熟肉時分開使用,是爲了避免交叉污染,確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爲了做到有效分開使用,我們可以根據顏色、大小或使用標識來區分,例如將一個案板專門用於處理生肉,另一個案板專門用於處理熟肉。

同樣地,要保持刀具的乾淨和潔淨,定期對刀具進行消毒。

通過這樣的措施,可以減少食品中病原體的傳播,提高食品安全的水平。

辣媽語錄:

“病從口入”,在吃生肉和不熟的肉、生醃食品以及處理生熟肉時,我們必須要增強食品安全意識,比如購買正規渠道的肉、合理烹調食物等。

只有瞭解食品安全的知識,才能做到防患於未然,讓我們的身體免受傷害,讓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

家長們,你平常有注意區分案板嗎?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