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新加坡高學歷「柯粉」:我認爲柯文哲會是臺灣的馬克宏
▲新加坡高學歷青年衛斯理認爲,柯文哲的魅力在於「有感的政策」和「平民式溝通」。(圖/衛斯理授權提供)
記者徐溱謐/採訪報導
臺北市長柯文哲在臺灣擁有不少認同他的年輕人,現在魅力也擴及到新加坡。擁有新加坡國立大學學歷的衛斯理,從小就會看臺灣的電視節目,聽電臺中的臺灣流行音樂,主修社會學後更開始透過網路關心臺灣的政治,就這樣認識了柯文哲,因爲「他擁有法國總統馬克宏的特質,改變了臺灣藍綠對峙的兩極化現象。」
衛斯理接受《ETtoday新聞雲》採訪時說,他在下個月規劃了一趟來臺灣的旅程,這是他第10次來臺灣,「與其說是旅遊,不如說是來充電放鬆」,他的弟弟目前在臺北藝術大學唸書,女友是個臺灣女孩,「自己來比較多是在臺北市,找找有趣的地方和到夜市吃美食」。
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社會學系的衛斯理,雖然是個新加坡人,卻非常關注國際政治,尤其是他熱愛的臺灣。在他眼中,柯文哲是個令人敬佩的政治人物,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我一直對柯P有個想法,就是他有能力突破藍綠的白色力量,我常會說他是臺灣的馬克宏。」
衛斯理解釋說,馬克宏在法國當選,主要是得到多數中間理性選民的支持,被淘汰的是老派的傳統政權以及極端主義,這點很像柯P力抗傳統國民黨及深綠;其次是馬克宏也沒有傳統政治背景,參選時也是自立政黨而非投靠傳統勢力,這點也和柯P崛起的路線有所重疊。
衛斯理表示,「馬克宏和柯P都代表着年輕一代面對現政失望而渴望改變的指標人物」,當然兩者一定會有不同,例如馬克宏「比較年輕比較帥」, 不過就大方向和崛起的時空背景,「我覺得柯P和馬克宏是有相同的地方的」,所以才能獲得中間理性選民的認同。
對臺灣相當熟悉的衛斯理,也比較臺灣和新加坡的現況。他說,臺北雖然很自由,能發展藝術和文創,但也因爲政黨輪替,發展政策無法延續,導致經濟停滯,民生需求無法被滿足;而新加坡政府發展重點在經濟與民生基本需求,所以物質上沒問題,但在藝術上,因爲控管言論自由,文創上就相對薄弱。
他認爲,臺、星兩地「就像在天秤的兩端」,不管是新加坡或是臺灣,都應該向天秤的中間靠攏,才能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簡單說,臺北適合生活,新加坡適合賺錢」。
▲衛斯理認爲,新加坡政府發展重點在經濟與民生基本需求,但在藝術上,文創上就相對薄弱。(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他是在2014年的臺北市長選舉認識柯P的,「當時他所主張的『白色力量,超越藍綠』,對於關心臺灣內部長年來藍綠惡鬥的我,是很感興趣的」,柯P當選後,他也透過臺灣的新聞報導、政論節目以及柯P的社交媒體(instagram, facebook, Line)等持續關注。
衛斯理說,在柯P執政的這幾年,他看見了一位截然不同的政治人物,「如果要解析柯P的魅力,我想應該可以用『有感的政策,平民式的溝通』來說明」。遠在新加坡的他,可以透過Line粗淺瞭解臺北市這幾年來在市政上的努力。
「一般政治人物喜歡射高空,談些偉大的建設來刷存在感和爭取選票,但柯P團隊的努力則是體現在一般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他以路邊停車費、增設路燈和長照規劃爲例,「都不是選舉時會提到的重大建設,卻是真實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柯文哲成爲臺北市長後,衛斯理會透過電視節目和網路關注柯P。(圖/本報資料照)
柯P是個沒有黨派、沒有政治背景的市長,「一位臺大醫生,以超脫既有思維與利益關係的方式,讓大家都看到傳統政治外的另一種可能。」衛斯理認爲,因爲柯P的個人特質和低調有感的政策,加上善用網路媒體的力量,讓柯P能在大受年輕人歡迎。
真心喜愛臺灣的他說,「臺灣是個好地方,東西好吃風景佳,人也大多親切友善」,之後一定會常來,但談到有沒有可能定居在臺灣,他說除了社會安定和工作機會外,房價也會是他的考慮因素。
「定居就要看經濟能力了,臺北房價比較高」,他笑說,雖然臺北也有社會住宅,但柯P的社會住宅政策是「只租不賣」,而且過幾年還需要重新抽籤,自己還是會比較希望能夠買自己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