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證券:“五一”消費打幾星?
智通財經APP獲悉,東吳證券發佈研報稱,“五一”假期在創同期新高的客流量與出遊花費中圓滿收官,但消費的“價不及量”、票房的同比微升、旅遊的市場“下沉”均表明這次五一消費相比之前的清明假期有些“星位不足”。在此背後,依然反映的是消費沒有走出結構上的分化——復甦集中在出行、且消費集中在假期。至少從社零數據來看,假期似乎佔用了節前與節後一個月的消費“額度”,社零在3月、7月、11月“淡季效應”在疫後愈發明顯,這也說明了扭轉居民整體偏謹慎的消費傾向並非“一日之功”。
東吳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旅遊消費:“價”在追“量”
文旅部公佈的全國五一消費數據顯示,出遊花費同比增速12.7%,大於出遊人次增速的7.6%,但對比2019年同期來看,價的修復依然緩慢,人均消費僅爲2019年同期的88.5%。不少地方省份漲價效應明顯:四川、北京、福建及新疆五一假期旅遊收入同比增速均快於客流量。
同時,旅遊消費結構也呈現“下沉”特點:據攜程數據,本次五一假期包括安吉、桐廬在內的“縣域”旅遊訂單增長最快,且三四線城市旅遊訂單增速也快於一二線省會城市,反映在出行需求集中釋放的“擁擠”背景下,旅遊“降級”、“錯峰”逐漸成爲遊客出行的重要選項。
另外,受益於對外免籤政策效力,入境旅遊熱度升溫。據攜程數據,本次五一假期入境遊訂單同比增長105%,中國單方面免籤的12國及相互免籤的新加坡、泰國,今年累計入境遊客同比增長約2.5倍。文旅部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入出境遊客合計達367.2萬人次,其中入境遊客177.5萬人次,出境遊客189.7萬人次,在更多國內居民選擇出境遊的背景下,火熱的入境遊客流能夠一定程度上填補國內旅遊收入。
出行:一邊是追求“性價比”,另一邊是追求“詩和遠方”
五一期間的國內及國際航班執飛班次形成了一組鮮明的對比——國內航班執飛班次不及2023年同期,而國際航班執飛班次遠超過2023年同期。東吳證券認爲,大多數選擇在國內出行的居民更在乎“性價比”;而全國範圍內人均收入水平較高的高線城市居民選擇了“詩和遠方”。
爲何說大多數選擇在國內出行的居民更在乎“性價比”?與國內航班執飛班次表現略爲遜色相對應的是,五一期間城市擁堵延時指數高於2023年同期。這說明更多居民選擇了駕車出行、而非航空運輸。
爲何說高線城市居民選擇了“詩和遠方”?東吳證券認爲,今年五一假期一線城市外出旅行的居民明顯多於2023年,不過這次的“詩和遠方”似乎多了個備選項——之前對於高線城市居民而言,低線城市往往是他們節假日出行的最佳目的地。但今年五一期間,三線及以下城市人口淨流入規模不及2023年同期。結合五一期間國際航班執飛班次的攀升來看,高線城市居民的“遠方”不僅是隻有低線城市,現在還多了出國旅行這一“備選項”。當然,這不僅僅與一線城市居民的消費意願復甦相關,另一大原因在於今年的五一假期比2023年更長,所以給了這部分人羣選擇“超長途”旅行的“底氣”。
假期票房喜憂參半。截至5月5日,貓眼數據顯示今年五一檔總票房約爲15.27億,基本持平2023年同期的15.21億和2019年同期的15.27億,但與2021年同期歷史高位16.7億有較大差距。但好的一面在於,這次五一檔期上線新片較少,且無明顯“爆款”的背景下,不俗的平均單部票房表現也印證了服務消費的持續增長。
汽車銷量回落,地產銷售回升。節前車市熱度回落,4月15日至4月21日乘聯會口徑乘用車零售銷量同比下降13%,近期以舊換新政策與車展帶來消費者的關注與期待,引發市場觀望情緒延續。4月政治局重磅定調地產政策後,新房成交面積同比小幅回升,包括南京、上海、天津等多個高能級城市出臺政策響應,有助於節後樓市銷售回暖。
風險提示:政策出臺節奏及項目落地放緩導致經濟復甦、居民收入修復偏慢;海外經濟體提前顯著進入衰退,國內出口超預期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