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雨露不來的關鍵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新官上任的邱太三躊躇滿志,信誓旦旦疫情後兩岸交流勢必要恢復,熱切期待未來春暖花開。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岸的迴應耐人尋味:春暖花開需要東風雨露,後者正是民進黨棄之如敝履的「九二共識」。看來,皮球又回到了臺灣的半場。春暖花開雖可望而不可即,但蔡政府若真心改善兩岸關係,至少可以驅散些寒意,比如儘快約束蘇貞昌與陳時中的反中言論。
「武漢肺炎是一開始發現疾病時約定俗成的名稱,並非歧視,請勿過度渲染。」這是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在接受採訪時爲「老闆」所作的辯解,簡直欲蓋彌彰。首先,一些媒體確實早在疫情爆發之初就稱呼「武漢肺炎」,但隨後世衛組織明確了COVID-19(新冠肺炎)的正式命名,並三令五申疾病的命名不應涉及地理位置、動物、個人或羣體的名稱。因此「約定俗成」一說並不成立。
其次,邏輯上歧視與否不是「歧視者」單方面說了算的,必須考量「被歧視者」的切身感受。「武漢肺炎」、「中國病毒」在輿論場上根本不是中性辭彙,而是射向大陸的毒箭。川普政府據此向中國興師問罪,蘇貞昌也曾多次指責大陸是疫情的罪魁禍首,北京早就忍無可忍。尤其在拜登下令禁用上述污名化稱謂,甚至蔡英文都改口「疫情」後,蘇貞昌仍然我行我素,言必稱「武漢肺炎」。面對輿論的批評,蘇貞昌又敢做不敢當,一方面企圖以「武漢肺炎」取悅深綠選民,另一方面拒絕「反中」的罵名。有人說蘇貞昌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最大阻力,此言得之。
相比政壇「老油條」蘇貞昌,在普遍政治掛帥的民進黨當局中,牙醫出身、以專業理性形象示人的陳時中曾經堪稱一股清流。臺灣防疫有成更令這位總指揮一夜成名,人氣居高不下,被擁躉親切地稱爲「阿中部長」。然而,好景不長,陳時中很快暴露出他「又綠又專」甚至「綠而不專」的一面。除了去年對「武漢肺炎」照單全收、對「小明們」橫眉冷對外,最近陳時中又在疫苗問題上頻頻對大陸發難。
據大陸外交部披露,中方目前已經或正在向53個國家提供疫苗援助,向27個國家出口疫苗,其中包括歐盟成員國匈牙利。印尼、土耳其、秘魯、智利等國總統還帶頭接種大陸疫苗。現有證據表明,大陸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至少不輸給歐美疫苗。陳時中當然可以不採購大陸疫苗,但也不必崇洋媚外,抹黑對岸。
至於大陸阻擾臺灣獲取BNT疫苗,真相其實是陳時中無視商業規則,企圖繞開大陸的代理商直接向原廠求購,當然會碰壁。不僅如此,陳時中還不小心說漏嘴之所以拒絕代理商不是爲了節省成本,而是不能接受臺灣被列入「大中華區」。防疫還不忘「臺獨」,令人無語。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越來越多的媒體爆料顯示,「阿中部長」恐怕還有更多派系政治和商業利益上的難言之隱,於是攻擊對岸就成了轉移視線的不二之選。結果就是全球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號稱超前部署的臺灣卻一劑難求。
總之,兩岸關係要春暖花開,大家都要存好心,說好話,辦好事。否則就算邱太三說得天花亂墜,蘇貞昌和陳時中管不住自己的嘴,還是沒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