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默殺》:沉默是最大的幫兇

看完電影《默殺》,心情許久難以平復。此片講述的是從校園霸凌到雨夜中連環殺人案的故事,以插敘的方式,逐步揭開謎底。整個劇情跌宕起伏,首尾呼應,集合懸疑,驚悚,溫情,悲情,錯綜複雜的線索,層層反轉,確實是一部好影片。校園霸凌是永不可忽視的話題,我們不僅需要給予孩子正確性引導,不做霸凌者,也不做被霸凌者,更要整治校園欺凌刻不容緩,加強安全素質教育,還孩子一片淨土藍天!

該片講述了在校園霸凌事件橫生的女子中學,在女子墜亡事件發生後,校園中的女學生相繼失蹤,在集體的沉默背後,正醞釀着充滿仇恨與殺戮的復仇的故事。初中女生惠君長期遭校園霸凌高處墜亡,暴行非但沒有停止,甚至禍延到閨蜜小彤身上。然而,霸凌者也接連殞命於重錘之下。在連環殺人案的背後,難脫嫌疑的衆人逐一浮出水面:小彤的母親目睹女兒被膠水封嘴卻閉口不言,校工林在福看似知曉內情卻冷漠疏離,暗中窺探的神秘男吳望看似身陷險境卻面露笑容……殺害霸凌者的雨夜屠夫究竟是他們其中的何人?

開篇以爲又是校園霸凌復仇題材,沒想到後面還有四五重反轉在等着,層層遞進,故事層級豐富。尤其是最後20分鐘的真相引爆、“罪與罰”的抉擇,真的讓人頭皮發麻。一衆社會議題的疊加下,更多還是對複雜人性本身的批判。沉默是最大的幫兇,但沉默的原因往往是面臨更大的暴力。雖沒看過原版,但能感受到這部的話題尺度、演員表演力度都完全沒有退縮,全程暴戾又揪心。

不得不說這個電影有很多的驚喜,只看預告以爲這是一個單純的校園霸凌與報復的故事,沒想到裡面隱藏了這麼多的暗線。海報上三個大人都被紙鶴捆綁,他們無論是被迫還是自願都在這個事件中沉默過。爲了自保爲了不惹禍上身,他們不約而同選擇了沉默,而整個故事中沉默的不止他們。我們在上帝視角,肯定有審判的心態,如果是真正遇到呢,誰能保證你又能做到最好呢?孩子中,那幾個霸凌者毋庸置疑就是惡魔,雖然這樣的手法我們都不提倡,但誰又能說霸凌者受到懲罰的時候,作爲觀衆的我們心裡不痛快呢?我們沉默地看着電影,好像我們也參與了這個故事。

沉默是助推悲劇惡化的元兇。單從沉默這件事上就有很大的共鳴,我們都知道應該爲真相和正義發聲,可落實到自己身上會不會這麼做,你不站出來將來遇到同樣的事別人也不會站出來。就像湖南企發文化的婷婷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的,影片毫無尿點,劇情緊湊,讓你感覺猜到了兇手但卻又沒預料到一些隱情,劇情反轉,不到最後真無法揭曉。全片時刻圍繞着劇名,以“默”緊扣主題,就如同雪崩來臨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一樣,面對校園霸凌、家暴、虐童,所有人的態度都是沉默,最終才釀成更大的悲劇。

校園暴力是一個很容易就讓我情緒爆炸的領域,但大多數電影,不像這部那樣,會給出一個強烈的發泄出口,而且是非常迅速的那種。一開始就很瘋,對於剛經歷完情感挫傷的觀衆而言,其實挺需要低壓後的豁口,這樣人物與故事纔可以披上光芒,而觀衆也會願意被這些情感張力裹挾,忽略潛在的不足。不過其實總體而言,電影佈下了一個很妙的局,因此可以動情地反轉,可以瘋狂地正義,在一層深過一層的現實問題裡,帶動塵土砂石,把並不陌生的念想與掙扎,劃得血一灘、疤一道。法與理之間千絲萬縷的悲涼與無奈,是我們多年來深深累積的情緒基礎,而這樣不斷崩塌又重組的故事,很能撥動情感,也很難輕易忘懷。

“覺悟的終點,皆是新生的起點。” 這部電影涵蓋了教育問題、家暴、性侵未成年、校園霸凌、偷窺偷拍、賄賂等衆多現實問題,更是一部關於人性,家庭和社會的深刻剖析。風格鮮明的視聽語言讓影片的沉浸感和代入感十足,震撼的畫面和影片的現實意義帶給觀衆極強的離場感。就像湖南企發文化王老師說的,“惡”有很多種,“沉默”也是將“惡”推至高潮的一種態度,在這個舞臺上,沉默的“惡人”們無所遁形。 “我們存在於此,皆爲衆生。” 而衆生皆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