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裡很多關於太空的場景,其實都是錯的?
我們經常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當主角關閉飛船引擎的時候,飛船馬上就停下來了,但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爲外太空沒有空氣阻力,慣性力會讓飛船在關閉引擎後依然向前飛行,而不是馬上停下來。
在小行星帶內閃轉騰挪,上演太空版的速度與激情,同樣也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爲太陽系小行星帶內雖然有幾百萬顆小行星,但它們的距離都有數千公里,飛船與其中任意一顆小行星相撞的機率只有10億分之1。
天文學家很早就知道這個事實,因此從先驅者探測器到旅行者探測器,在穿越小行星帶的時候,從來沒有做過任何碰撞預案,該怎麼飛還怎麼飛就行,但是地球上的我們開車的時候可是得規規矩矩的。
太陽的顏色,也跟我們想象的不太一樣,兒童繪畫中的太陽幾乎都是黃色或紅色,但地平線上的太陽是橙色的,外太空看到的太陽是白色的,火星上看到的太陽是藍色的。
並且由於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而太空又是真空環境,所以太空是真正意義上的0分貝,任何爆炸或者尖叫都不會有聲音,月球上也是如此,不過很多導演爲了電影效果,總會選擇性的在太空中添加飛船墜毀、爆炸、引擎或尖叫聲,畢竟沒有聲音的電影是很無聊的。
不過火光是個例外,雖然太空沒有氧氣,但飛船內是有氧氣的,所以飛船在宇宙中的爆炸有可能造成氧氣泄露,進而產生一閃即逝的爆炸火光,當然了,這也是沒有聲音的。
在其他具備大氣層的星球上,聲音跟地球比起來也會有區別,比如金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在那裡聽到的聲音應該和在水下聽到的一樣,火星表面的氣壓只有地球的170分之1,因此聲波在火星上一瞬間就會消失,毅力號還是記錄到的聲音,更多是火星車本身在地面上走動的聲音。
宇宙中雖然有很多恆星,雖然太陽能隔着1.5億公里加熱地球,但太空其實是絕對零度的,因爲熱量的輸送只有三種機制,分別是熱傳導、對流和輻射,在真空的條件下,幾乎不會發生熱傳導和對流。
因爲周圍沒有足夠多的分子和原子,所以太陽的熱量傳遞到地球,主要是靠太陽輻射來完成的,這就導致在面向太陽的一面受到的輻射強,背向則很弱,並且物體周圍的太空仍然是絕對零度,無法全方位加熱,所以宇航員太空失事的最終結局就是被凍僵。
總體來看
由於太空對大部分人來說仍然是一個神秘的地方,所以關於它的很多特點都是被曲解的,尤其是它需要被表達出來的時候,只有等人類文明未來大規模進入太空,並在太空工作生活後,我們對於太空的認知纔會得到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