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名3科技業「能源轉型吊車尾」 綠色和平:將面臨3大風險

綠色和平13日指出,友達、羣創和聯電能源轉型吊車尾,3家企業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皆不到2%,雖都持有再生能源案場,但大多不自用、而是賣給臺電,且同時向臺電購買化石燃料電力,碳排量居高不下。(綠色和平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使用再生能源被視爲達成2050淨零碳排路徑之一,綠色和平13日指出,友達、羣創和聯電能源轉型吊車尾,3家企業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皆不到2%,雖都持有再生能源案場,但大多不自用、而是賣給臺電,且同時向臺電購買化石燃料電力,碳排量居高不下,去年每100萬營收排放最高20噸碳排放量,呼籲3家企業提出2030年100%再生能源目標,並承諾再生能源自發自用,否則恐面臨營運風險、掉單風險、漂綠風險。

綠色和平與香港城市大學今天公佈東亞電子供應鏈再生能源轉型成本效益分析報告,分析臺積電、和碩、鴻海、聯電、友達、羣創共6家臺灣電子供應商能源轉型狀況。

綠色和平指出,友達、羣創和聯電碳密集度最高,2022年每100萬營收分別爲臺灣帶來約14噸、19噸、20噸碳排放量,顯著高於其他評比對象,2022年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僅爲1.16%、0.4%、0.15%,排名墊底。

另外,透過羣創、聯電、友達2022年ESG永續報告書,綠色和平發現3家企業2030年再生能源目標過於消極。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張皪心解釋,友達、羣創和聯電再生能源案場發電量躉售給臺電營利,非自用,友達躉售高達83%、羣創售出42%、聯電售出33%,且持續向臺電購買化石燃料電力來使用,造成企業碳排放量居高不下。

張皪心強調,再生能源只躉售、不自用,是企業不願意爲減碳負責的表現,躉售是將能源轉型的成本交由人民納稅錢買單,也加劇臺電財務壓力,負責任、有遠見的企業應該主動承擔能源轉型的成本,優先將再生能源自用以提升自身再生能源佔比。

張皪心也指出,隨着臺灣碳費和國際碳邊境稅實施,3家企業繼續仰賴化石燃料電力將導致營運成本大幅增加,將面臨營運風險,而且再生能源未用於減少自身碳排放,有漂綠之嫌,更重要的是,這種做法無法滿足國際品牌商要求供應鏈在2030年達成RE100目標,恐因此失去國際訂單。

綠色和平呼籲友達、羣創與聯電,儘速提出2030年RE100目標並加速提升再生能源佔比,同時於今年即將發佈的ESG永續報告書,公開承諾將再生能源自發自用作爲主要再生能源取得途徑,並用以減低企業碳排放量,才能在國際供應鏈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