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中安時評:新風顯本真,讓清明更“清明”
(原標題:【地評線】中安時評:新風顯本真,讓清明更“清明”)
春草綠,梨花白,風淡雨輕思故人。清明至,越來越多人選擇網絡祭掃、鮮花代祭、居家追思等方式緬懷先輩、追思先人、寄託哀思。新的“打開方式”更突顯思時之敬的表達,讓人們聚焦清明的本真,使清明之風更“清明”。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弘揚孝道、追思親人、祭掃悼念的傳統節日。清明祭祀,體現了中國人對親情血緣的重視、對先人的敬重,富有一種情感追求和價值關懷。但長期以來焚香、燒紙等掃墓祭祀活動火災隱患極大。據統計,近十年已查明火因的森林草原火災中,人爲原因引發的佔97%以上。而在紙紮林立、爆竹聲聲、煙熏火燎之中,炫耀攀比之風也在悄然滋長,給清明節蒙上了污濁之氣。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古人詩句生動講述祭掃形式只是情感表達的外化,重要的是其中寄寓的深沉情感。從形式歸向本真,重在引導。民政部、國家林草局近日發佈《關於做好2024年清明節祭掃工作的通知》,從提升服務保障水平、倡導綠色低碳祭掃、宣傳引導移風易俗等方面進行部署。連日來,全國各地也紛紛發出清明文明祭掃倡議。多年來的大力倡導,帶來羣衆轉變觀念,文明祭祀蔚然成風。
“一年一清明,一歲一相思。”讓清明更“清明”,需要全社會更新理念、刷新行動。4月1日,“清明祭英烈 豐碑勵童心”——2024年江蘇省青少年網上憑弔革命先烈活動上線,廣大青少年踊躍參與網上憑弔。常州提供雲上紀念、數字家祠、數字禮葬禮祭等服務,用科技賦能殯葬。南通開通多種線上服務,方便外地市民祭掃緬懷。與此同時,鮮花祭掃成主流、社區共祭增多、雲祭掃大力推廣,綠色文明之風蔚然興。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文明祭祀爲清明節的環境增添了一份溫馨的綠意,也標誌着人們距離文明更近,變得更圓通、更務實、更有境界。其實,不論清明節有多少節俗或形式,但貫通於其中的核心價值乃中華民族對生命的關懷和敬畏。讓清明節迴歸“清潔而明淨”,提倡文明、健康、環保、迴歸自然的祭掃方式,體現着中國人追隨現代文明的決心和勇氣。共識共舉下,清明在傳承民俗文化中歷久彌新。
清明,清而明。讓我們每個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倡導和樹立起文明祭掃的良好風尚,以新風彰顯本真,讓清明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