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荔枝網評:十載“蝶變”,“蘇”寫“千年運河”時代華章

(原標題:【地評線】荔枝網評:十載“蝶變”,“蘇”寫“千年運河”時代華章)

荔枝網評:十載“蝶變”,“蘇”寫“千年運河”時代華章(來源:視頻綜合)

古老運河,今朝新生。今年6月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週年。作爲運河原點省份、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唯一的重點建設區,綿延790公里的大運河江蘇段縱貫南北,擁有全線最長的通航里程、最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最廣闊的覆蓋地域。十載蝶變,保護、傳承、利用帶來的變與不變,正在魚米之鄉接續上演,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壯美畫卷徐徐鋪展,江蘇以“走在全國前列”的歷史使命、扛起“原點”的責任擔當“蘇”寫着“千年運河”的時代華章。

護水脈、傳文脈,這是一條流動的文化運河。一河通南北,千載連古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十載系統治理,建立以運河水系爲脈絡的保護傳承空間佈局,推出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等6個省級專項規劃,出臺全國最全面的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1+1+6+11”規劃體系,彰顯着文化與生態的美美與共。十載尋脈運河,串接起蘇州古城、無錫清名橋、揚州三灣等文化遺產點,連接起“詩畫江南”吳文化、“漕鹽都會”淮揚文化、“雄武厚土”楚漢文化等時代表達,展現着華夏文明的光輝璀璨……這些具有示範效應的“江蘇樣板”和“江蘇經驗”,體現擔當、全國矚目。護水爲先、汲古潤今,進一步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影響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強大生命力,定能讓古老運河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璀璨光彩。

暢水運、興文運,這是一條致富的幸福運河。生命,因水而生;城市,伴水而興。千百年來,運河兩岸人民生活用水靠運河、交通運輸靠運河、人文交流靠運河,承載着鄉愁、記錄着成長。利民之事,絲髮必興。新徵程上,如何讓這條母親河、幸福河更好地造福人民、惠及百姓,是責任使命、更是必答課題。揚州全域推進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打造揚子津古渡、大瓜州小鎮等特色文旅集聚區,做靚大運河生態底色;淮安勾勒“產業、文旅、生態”三張畫卷,實施大運河“百里畫廊”戰略引領工程;常州致力發掘運河工業遺產“文化富礦”,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同頻共振相互促進……今日之江淮大地,運河安瀾、百業興旺,從精心打造親水公園到依河重建古城景區,從以文興旅到以旅彰文,越來越多大運河的生態優勢、發展福利正轉化爲兩岸百姓看得見、摸得着、享受得到的惠民成果,“蘇”寫出一個個屬於“人民”的精彩故事。

話合作、敘友誼,這是一條開放的合作運河。最中國的故事,要有最世界的表達。流淌2500多年的古老運河,寄託着人類互聯互通、共享資源的美好願望,展現着中華文明開放包容、多元互鑑的格局胸懷。中國大運河、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基爾運河、曼徹斯特運河……大運河的“世界朋友圈”很大,“大家”可做可爲之事很多。尤其是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局勢,推動構建世界運河城市命運共同體、打造文化交流互鑑“大客廳”順應時勢、正當其時。連續舉辦十六屆世界運河城市論壇、舉辦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推出首部中國運河通志《中國運河志》……以河爲媒、共話友誼、共謀發展,今天江蘇的運河朋友、中國的運河夥伴遍及五大洲。放眼未來,用好用足“千年文化”這個“超級IP”,講好與河共生、共融、共興故事,定能把古老運河打造成弘揚中華文明的鮮明標識,讓世界“通過中國的運河,理解運河裡的中國”。

十載盡心力,千年韻致傳。立足新起點,讓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讓古運河重生”的諄諄囑託,堅決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努力實現“千年運河”物理時空的重生脈動、人文時空的生生不息,也必將“蘇”寫更多“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時代嶄新華章。下一個十年,奔涌活力、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