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知識】秋冬預防「失溫」三個必備觀念!
防疫解封,登山再度成爲民衆熱門活動,近日冬北季風增強,氣溫下降愈來愈有感,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醒,天冷登山首重避免失溫,並特別留意身體變化,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儘速下山就醫。遇上緊急狀況,切記「333原則」。
天冷登山首重避免失溫,並特別留意身體變化,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儘速下山就醫。 圖/freepik
玉管處表示,從事登山活動一定要知道「333原則」,身體發生失溫,僅能維持生命3小時;面臨缺水可維持3天;缺糧不進食最多可維持3周,顯見失溫喪命的風險極高。
要預防失溫,則有3撇步
撇步1首注重衣着、裝備,衣着。建議內層可穿排汗衣,將汗水引到衣物表面,減少熱傳導;中層爲保暖化纖或羽絨衣;防水透氣的外套可隔絕風寒,同時避免內層衣物因潮溼失去隔熱效果。
此外,頭部也會散失大量體熱,記得戴上保暖帽子。揹包中也應攜帶備用衣物,連同睡袋以塑膠袋或防水袋包好,以便到宿營地點時換上乾爽衣物。
撇步2,行動中適時補充能量也很重要。登山是持久且耗氧的運動,可適時補充糖果等食物,產生熱能;休息時,要記得先做好保暖,再補充食物及熱飲品。隨身攜帶保溫瓶,飲用溫熱水,避免喝下冷水帶走體熱,也可避免人體因脫水而增加失溫及凍傷的危險。
登山時不要喝含酒精飲料,酒精會使人體表面血管擴張,產生溫暖假象,實際上卻讓體溫散失更快,登山飲酒可能讓人陷入失溫險境。
入山後將適應高山高度變化、天氣等外在風險,尤其山區氣候特別瞬息萬變,秋冬夜間常降到冰點。 圖/玉管處提供
撇步3是隨時保持警覺,覺察身體變化。入山後將適應高山高度變化、天氣等外在風險,尤其山區氣候特別瞬息萬變,秋冬夜間常降到冰點,若加上降雨、裝備不夠完善,容易引發失溫或其他突發狀況發生。
玉管處指出,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行程,切記「保暖」、「適時補充熱量」及「察覺身體變化」以預防失溫。有三高或心血管疾病史的民衆,勿勉強上山,在親近山林的同時,做好風險評估及萬全準備,才能快樂登山,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