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衝突不時發生 怎麼辦
不時有研究生和導師發生衝突的新聞。伴隨着研究生擴招,考研似乎正變成第二場“高考”,學歷內卷加劇,就業壓力增加,導生關係也在不斷調整和適應中。
對於導師而言,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嚴把“質量關”。研究生的質量控制,理論上是比較複雜的。比如中期考覈不過關,就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需要分流;再比如把關人,理論上也比較多,有院校兩級的學術委員會,以及答辯委員會等。但在實際的操作上,最後說“不”的還是導師。爲加強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相關部門也加強了對導師與論文的第三方“監管”:外審和抽查。抽查不合格,導師就可能被停止招生。而一旦研究生無法畢業,導學矛盾很容易點燃。
伴隨高等教育普及化,研究生招生量也急劇擴大,一部分能力不足,或是不適合讀研究生的人也進入了這支大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與此同時,就業壓力增大,讀研對許多學生來說,是“卷學歷”之下迫不得已的選擇。中國教育在線的一項調查顯示,60%的學生明確表示考研就是爲了就業,還有相當多的人表示是爲了改換專業。
研究生的這一目的與導師形成了嚴重的錯位,尤其是理工科領域。導師希望研究生紮紮實實地做研究,做學問,板凳不坐十年冷,但研究生想的是如何快速畢業。兩個截然不同的訴求,常常讓研究生與導師發生分歧,尤其是在具體研究方向與題目上。這種情況,就很容易導致導學衝突。
目前,我國有各類研究生導師40餘萬人,規模龐大,確實存在一些不合格甚至師德師風有問題的導師。一旦遇到能力與人品比較差的導師,對於學生就是一場災難。這也是在導學矛盾發生時,公衆普遍同情學生的根本原因,更容易產生共鳴。
導學衝突不時發生,怎麼辦?
首先還是建立和完善學生救濟機制。因爲研究生與導師的懸殊地位,設立更爲完善的監督與救濟機制是非常重要的。但救濟機制說起來容易,建立和實施是很困難的。比如對學術的判斷,引進司法是荒唐的,但是,我們又如何判斷這不僅僅是一個學術的問題?如何甄別其中的合理性與是非,也導致這種救濟很難適時發揮作用。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研究生退出機制。必須承認一些人不適合讀研究生,或者一些學生沒有好好做研究,無法達到畢業要求,怎麼辦?理論上當然是嚴把質量關,不能畢業就不能畢業。但在目前的國情文化下,不予畢業實施起來困難很大。研究生退出機制正在完善中,除了中期考覈,博士轉碩士等原有的機制,恐怕還需要考慮碩士的間接退出機制與標準。
讀研有風險。爲什麼要讀研究生?一些同學需要明白,學習好並不等於適合讀研究生,一些學生可能真的不適合讀研究生,更不是熬3年就理所當然給一個畢業證的。天底下本就沒有那麼容易混的碩士,尤其是博士。
最後,在積極保護學生權益的同時,也需要注意對導師的保護。如果導師因爲堅持質量的把關,導致學生無法畢業,並因此出現導學矛盾,甚至引發極端問題時,面對公衆輿論,導師瞬間就從絕對的強勢地位轉換爲弱勢人羣。輿論對導師的無端指責、圍攻往往會形成寒蟬效應,讓更多老師放棄研究生質量管控上的重要一關。
(作者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陳志文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