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Biotech開始在JPM接到美元基金的橄欖枝

一年一度的摩根大通醫療保健會議(JPM大會)又如期落幕,這或許是最被國內Biotech寄予厚望的一屆JPM大會。

一直以來,JPM被是爲全年全球醫藥行業發展的風向標。繼阿斯利康18億美元收購Cincor、Ipsen製藥9.5億美元收購Albireo重啓2023年的跨國併購熱,密集的BD交易點燃2024年資產交易激情後,人們迫切想要近距離觀察JPM大會期間的重磅交易,來找到2025年全球醫藥市場的主流節奏。

每年JPM大會上的重頭戲,除了各大藥企掌門人公佈的最新動態和年度戰略,預熱環節的社交往往更容易擦出火花。在今年JPM大會正式開始前的行業論壇上,擠滿了遠渡重洋而來的國內Biotech。“去年我們預計來參會的有600人,最終報名的有800人,超預期比較多。所以今年直接按1000人的規模籌辦,結果有1200人報名,會場爆滿,外面的走廊上都擠滿了人。”一位華人論壇的主辦者告訴動脈網。

不同於以往的旁觀和成果展示爲主,今年的國內Biotech大多帶着任務而來,他們想要在這場大會上,發現交易的契機。

01

美元基金拋來橄欖枝

“今年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就是大家都在討論NewCo的可能性。”一位從業者表示,“而且不同於國內,在JPM大會上,能明顯看到Biotech與美元基金的雙向奔赴,他們也非常積極地擁抱中國資產。”

在國內醫藥圈,NewCo交易的熱度幾乎貫穿全年。人們紛紛認爲,2025年將會是NewCo交易的井噴之年。2025年開年,醫藥圈的熱情果然又再被NewCo交易點燃。就在JPM大會開幕前的1月10日,康諾亞生物和和鉑醫藥、科倫博泰生物相繼公佈NewCo交易,打響了新年的第一炮。

2025年1月10日,康諾亞生物宣佈,就潛在同類最優的靶向CD38人源化單克隆抗體CM313與Timberlyne Therapeutics達成NewCo交易。根據雙方協議,康諾亞授予 Timberlyne 在全球(不包括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及臺灣地區)開發、生產及商業化 CM313 的獨家權益,並因此獲得3000萬美元首付款和近期付款、最多3.375億美元的額外付款,及特許權使用費。

Timberlyne成立於2024年6月,NewCo交易完成後,Timberlyne獲得1.8億美金的A輪融資,康諾亞生物 Timberlyne 25.79%的股權,併成爲該公司的最大股東,康諾亞生物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博將加入Timberlyne董事會,首席財務官張延榮則擔任Timberlyne董事會觀察員。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康諾亞的第三次NewCo交易。2024年7月,康諾亞生物將旗下2款雙抗新藥CM512、CM536除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權益授權給Belenos Biosciences,並因此獲得1500萬美元預付款、1.7億美元里程碑金額,以及特定比例的銷售分成,康諾亞生物全資附屬公司一橋香港獲得Belenos約30.01%的股權。

4個月後,康諾亞生物將BCMA/CD3雙抗CM336除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權益授權給Platina Medicines,並收取 1600萬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付款,此後期間最多6.1 億美元的額外付款,及Platina Medicines母公司的少部分股權。

同樣實在1月10日,和鉑醫藥及科倫博泰生物宣佈,與Windward Bio就靶向TSLP單克隆抗體HBM9378/SKB378達成NewCo交易。和鉑醫藥及科倫博泰有權獲得高達9.7億美金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其中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爲4500萬美金,包括現金付款及Windward Bio母公司股權。

這也是和鉑醫藥的第二次NewCo交易。早在2019年,和鉑醫藥就與波士頓兒童醫院合資創立了HBM Alpha Therapeutics,並在2023年完成種子輪融資。對於手握優質資產的Biotech而言,通過NewCo來吸金,正在成爲一種成熟的策略。“今年來參加JPM的國內Biotech明顯比以往更多了,他們都很積極地尋找交易的機會。”一位從業者表示,“如果說活得稍好的國內Biotech都過來了可能有點誇張,但大致也是這樣。”

更重要的是,在今年的JPM預熱活動中,美元基金對中國資產的態度轉變也很明顯。一方面,據前述論壇組織者介紹,美元基金參與國內Biotech論壇的積極性很高,嘉賓要求的過程比以往更順利。另一方面,在這些論壇上,多爲來自美元基金的嘉賓表示,希望國內Biotech能夠充分信任美元基金,和他們組建的管理團隊。

美元基金如此密集地向國內Biotech拋出橄欖枝,是此前的全球製藥生態中,見所未見的情形。

02

來自終端的機會

美元基金積極擁抱中國創新藥資產的背後,除了這些資產的稀缺性和品質更多得到認可,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近年來,作爲NewCo最重要終端買家的跨國藥企,紛紛面臨核心資產的新舊交替,更大的不確定性下,他們越發需要通過併購來快速獲得新的增長點。

一方面,舊的核心產品所能提供的業績增長動力陸續耗盡。比如,在2025年,百時美施貴寶(BMS)將面臨專利懸崖的集中到來,Revlimid(來那度胺)、Pomalyst(泊馬度胺)和Sprycel(達沙替尼)帶來的專利危機。其中,對BMS業績將造成最大沖擊的,是Revlimid的專利到期。據BMS預計,2025年,Revlimid的銷售額將縮減至20-25億美元之間,幾乎腰斬。

在JPM上,BMS也提到,2025年,將主要寄希望於obenfy、Opdivo、Reblozyl、Breyanzi、Camzyos等5大新的明星產品撐起公司的半壁江山。其中,2024年獲批上市的精神分裂症藥物Cobenfy,已經取得了不錯的開端,預計銷售峰值可以達數十億美元,成爲BMS的關鍵增長產品之一。BMS首席執行官Chris Boerner表示,BMS預計在未來五年內有望推出10款新藥,並獲得30項藥品新適應症擴展。

再如,輝瑞首席執行官Albert Bourla在JPM大會上表示,公司正在爲未來幾年將席捲而來的“LOE 浪潮”做準備。所謂的LOE浪潮,即暢銷藥品獨佔權的喪失。Bourla指出,專利損失浪潮可能會導致每年約170億~180億美元的銷售額損失。

另一方面,新的核心產品還難以扛起業績持續增長的預期。JPM大會期間,美國市值最大的製藥公司禮來宣佈,盈利不及預期。據STAT News報道,2024年第四季度,禮來創造了約135億美元的收入,低於此前行業分析師給出的139億美元的預期。這個消息直接導致禮來股價當日下跌8%。而盈利不及預期的原因在於,禮來的2款GLP-1重磅炸彈藥物Mounjaro和Zepbound,銷售額均低於預期。

2022年5月,替爾泊肽“降糖注射版”Mounjaro,獲得FDA批准上市。此後,Mounjaro先後在中國、比利時上市,獲批的適應症包括降糖和減重。2023年11月,替爾泊肽 “減重注射版” Zepbound在美國獲批上市。當然,對於這兩款重磅藥物,禮來的未來預期頗爲樂觀,預測2025年的銷售額將達到580億美元~610億美元。

在JPM大會上,強生、吉利德、諾華等多家跨國藥企紛紛提到,過去幾年間,併購的策略極大改善了經營表現,將適當發揮併購交易的價值。比如,吉利德首席執行官Dan O'Day表示,在經歷了2021年至2023年連續兩年收入小幅下滑之後,吉利德在2024年扭轉這一趨勢,並在未來延續積極勢頭,原因是過去的投資正在轉化爲商業利益。

到了2033年,吉利德的強效藥物Biktarvy將失去市場獨佔權,後續計劃通過推出HIV產品來抵消市場獨佔權消失時所帶來的衝擊。其中,吉利德在HIV領域最核心的產品,是每年兩次注射的lenacapavir。這是一種首創的、新型的長效HIV-1衣殼抑制劑。2016年,吉利德從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引進了lenacapavir的全球開發和商業化權利。2022年,lenacapavir在歐美獲批用於治療HIV-1感染,並被《科學》雜誌評選爲 2024年度重大突破藥物之一。預計到2025年夏季,lenacapavir還將獲批用於HIV-1感染的暴露前預防(PrEP)。

此外,2024年,吉利德於以43億美元收購CymaBay時獲得的肝病藥物seladelpar,已經獲批上市,預計將成爲新的增長引擎。

與此同時,輝瑞也在JPM大會中表示,近年來,公司通過一系列收購,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專利權喪失浪潮帶來的威脅。首席執行官Bourla指出,此前輝瑞以430億美元收購的Seagen,預計到2030年,將爲公司創造200億美元的銷售額。從目前的營收狀況來看,輝瑞的業績已經開始恢復增長。在2024年前三季度,輝瑞的總營收達到458.64億美元,同比增加2%。在本次JPM2025大會上,輝瑞公佈了2025年業績指引,總營收預期爲610-640億美元。

現階段,來自國內Biotech的創新藥資產還鮮少成爲跨國藥企增長的新動力。而跨國藥企核心管線的新舊交替,無疑爲國內Biotech提供了融入全球醫藥商業的極好機會。

03

資產交易仍將是年度主題

如果從更長的週期回頭看,2025年或許會是資產交易最活躍的一年。

首先是跨國藥企出手正變得頻繁。除了前文提到了2筆NewCo交易外,甫一開年,就有3家跨國藥企宣佈了重磅的管線交易。就在JPM大會開幕的第一天,強生宣佈重金投入神經科領域,以146億美元收購專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創新藥研發Intra-Cellular Therapie。刷新了2024年以來,全球生物製藥領域資產併購交易的金額記錄。

隨後,禮來在JPM大會期間宣佈,以10億美元預付款搶下Scorpion Therapeutics的PI3Kα抑制劑項目STX-478,用於治療包括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和尿路上皮癌等在內的晚期實體瘤;吉利德也達成了一筆交易,以17億美元的總交易額引進Leo Pharma的STAT6抑制劑,用於治療特應性皮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炎性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強生收購Intra-Cellular 的這筆交易,也將超越百時美施貴寶收購Karuna、艾伯維收購Cerevel,成爲2023以來,神經系統疾病領域最重磅的一筆併購交易。通過這筆交易,強生獲得了Intra-Cellular最核心的資產Caplyta。

這款重磅新藥於2019年12月,被FDA批准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成人患者,並於2021年12月新增適應症,獲批用於輔助治療與I型或II型雙相情感障礙(雙相抑鬱症)相關的抑鬱發作。當前,Intra-Cellular還向FDA提交了Caplyta的第3項新適應症上市申請,即用於輔助治療重度抑鬱症。根據強生預測,Caplyta年銷售額峰值將超過50億美元,位列神經學藥物銷售額TOP3。

其次,國內Biotech的併購表現也更加活躍。在JPM大會前,就有3家國內Biotech密集與海外藥企達成併購交易,受權方包括強生這樣的跨國藥企。

1月9日,天廣實生物宣佈,單克隆抗體MIL116與Climb Bio達成獨家許可協議。根據雙方協議,Climb Bio將向天廣實生物支付900萬美元的預付現金,及相應的里程碑付款、特許權使用費等。據瞭解,MIL116是天廣實生物自主研發的創新型APRIL抗體,主要用於 IgA 腎病的治療。臨牀前數據顯示,MIL116 優於諾華的同類抗體Zigakibart,展現出了較好的藥物代謝動力學特性,具有潛在同類最佳的產品潛力。

次日,和正醫藥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共同宣佈,已經與強生簽訂全球許可協議,開發潛在最佳的BTK降解劑HZ-Q1070,用於治療血液瘤和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就在同一天,先爲達生物宣佈就GLP-1產品組合,與Verdiva達成在除大中華區及韓國以外的全球開發和商業化許可與合作協議,交易額超24億美元。

最後,細分領域方面,除了JPM大會期間重磅交易中涉及的神經系統疾病藥物、HIV藥物、心血管疾病藥物、代謝疾病藥物等,雙抗/ADC也是2025年值得關注的熱門方向。其中,雙抗/ADC賽道持續火熱,羅氏、葛蘭素史克等藥企紛紛者這一領域加大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國內Biotech舜景醫藥的創新性雙特異性抗體SGT003在JPM大會驚豔亮相,臨牀前研究數據顯示,SGT003可顯著減少Tregs和TAMs的數量。在更低的劑量作用下,SGT003對比已上市抗PD-1單抗和抗CTLA-4單抗的抑制腫瘤效果更顯著,且不刺激TNF-α等因子釋放,引發行業關注。

當然,JPM大會的熱鬧過後,國內Biotech又將回到資金窘迫的環境中耕耘。那些帶着交易任務遠赴舊金山的企業代表中,或許能夠帶着交易的意向返程並不多。但美元基金拋出的橄欖枝、跨國藥企對新產品的迫切需求,都讓國內Biotech有了走下去的信心和可能性。

*封面圖片來源:123rf

如果您認同文章中的觀點、信息,或想進一步討論,請與我們聯繫;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羣,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爲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