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臺中國插混決定拼設計,星艦7來了
更深刻了解汽車產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作者:星球君
2024 廣州車展如火如荼,中國新能源恰逢其會。
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滲透率達 38.6%,最近已經連續三個月超過 50%。
新能源的普及已成定局,而 15 萬級別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則肩負着新能源普及時代的先鋒責任。問題來了,誰能在這股智電浪潮中,講好屬於中國創新的故事?
我們以廣州車展上熱度頗高的展臺舉例——吉利銀河家族。
2024 年吉利銀河打造了衆多熱門車型,純電 B 級轎車 E8、A 級 SUV E5、A0 級小車星願,以及剛剛公佈了 10.98 萬元預售起價的星艦 7 EM-i。
10-15 萬市場規模與競爭雙雙拉滿,而星艦 7 EM-i 追求的,是同價位少有的解題思路:設計驅動、體驗先行、解決痛點——或者說得樸素點,好看好用。
中國汽車工業和市場,雙雙進入「向上」的時代,這種向上出現在每一個價位。預算不盡相同,但每一位中國用戶都希望體驗更美好的用車生活。
然而,好看好用從來不是汽車設計的基本功,恰恰相反,這四個字代表了汽車設計美學和汽車人文關懷的深厚功底。
吉利設計團隊,希望融合東方審美和創新中國智慧,打造出「星艦 7 EM-i」,這樣一臺設計驅動,智能、功能、性能全覆蓋的主流價位原生插混。
吉利銀河希望以設計引領市場,他們能否如願?星艦 7 EM-i 會是一次大膽而有代表性的嘗試。
設計跨越距離
橫跨中國汽車三個十年,吉利一直在打造「國民車」的標籤。
這三個十年,中國汽車走過了「把車造出來」、「把車造好」,以及「把車造美」的歷程。從成本驅動、技術驅動,再到如今的設計驅動,中國汽車正在成爲中國文化的新表徵。
乘着新能源普及的東風,吉利銀河希望用星艦 7 EM-i 作爲代表,拉近主流用戶與高價值設計之間的距離。
如何理解這句話?18 個月前,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陳政在北京這樣說:
「吉利設計有三個“根植於”: 根植於自身文化和品牌內核、根植於用戶需求、根植於自身技術」。
文化傳承、品牌形象、用戶需求、技術發展,這是吉利設計的“世界觀“,同樣是我們觀察吉利銀河每一款車的方法論。
汽車是克服人與世界之間遙遠距離的工具,基於 2024 年的市場現實,插混天然地讓更多人有「距離的安心感」。
但另一個問題,是油電兩種能源的混合,往往給車輛的形態設計帶來新挑戰。
比如,爲了給插混發動機充足的進氣空間,傳統汽油車的格柵往往保留於插混車型的前臉。這樣做節約了設計成本,但對風阻、能耗等參數都是傷害。
如何克服汽油時代的設計思維慣性?如何儘可能保留電驅動的絲滑體驗,同時儘可能消除用戶的補能焦慮,最終盡情享受「在路上」的狀態?
創新驅動的設計,可以帶領用戶跨越技術的距離。
首先,傳統插混的車身形態,正在發生改變。
加上格柵很簡單,取消格柵很難。吉利設計團隊既需要滿足插混系統的高效工作,同時也希望儘可能降低整車風阻、保證車內空間。
最終在銀河系列「漣漪美學」的基調上,吉利爲銀河星艦 7 EM-i 打造出一套全新的低風阻封閉式前保、前脣、輪轂、尾翼,實現了 0.288 的風阻係數。
相較於動輒 0.3 甚至更多的傳統插混 SUV,這一數字具有足夠的含金量。
而爲了實現這樣的風阻,吉利設計團隊歷經超過 2000 次的數據驗證、超過 150 個小時的風洞試驗,最終在全車 20 多處風阻優化細節中,「摳」出來 62counts 風阻進步。
配合全新的 EM-i 雷神(參數丨圖片)電混系統,星艦 7 EM-i 實現了 3.75 升的 CLTC 工況百公里油耗。
設計-形態-功能的價值傳導鏈條,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陳政用四個字總結:「工必有意」——意思是工具的設計,必須具備明確的用途。
吉利設計團隊認爲,汽車作爲工業產品,設計必須爲功能服務,而這套邏輯已經在工具的設計歷史中傳承了幾千年。
比如星艦 7 EM-i 的低風阻,本質上是爲用戶服務的功能,而不是影響用戶體驗的宣傳產品。
將這句話套在星艦 7 EM-i 身上,我們發現了更多用戶優先、用途優先的設計。
譬如,星艦 7 EM-i 追求低風阻的用戶利益,但它依然延續了傳統的門把手設計;再譬如,智能車的座艙喜歡走向極簡,但星艦 7 EM-i 依然保留了核心功能的實體按鍵。
找不到標新立異的設計,但這種美學服務體驗的思考,既符合用戶對一臺車的使用直覺,同時符合一款 2024 年科技產品的審美。
價格戰的本質是追求低成本,但真正推動技術進步,不在於純粹的低成本,更在於打破用戶的固有認知,拉近人類與科技的距離。
比如 iPhone 重塑了移動設備的交互方式;比如 Windows 定義了計算機的可視化窗口;再比如谷歌 Waymo 開創了無人出行的新商業模式。
銀河星艦 7 EM-i 的定位並非旗艦級,但它的設計依然繼承了科技產品的交互原則:高效的操作效率,吉利設計團隊稱之爲「結合按鍵、撥片、旋鈕和三塊高清屏幕的“黃金三角”」。
從拉近審美和低能耗距離的外觀設計,再到拉近智能配置與高效交互距離的座艙設計,銀河星艦 7 EM-i 體現了中國汽車工業對使用體驗的思考。
我們很欣喜地見證這樣的設計思考,正在成爲中國汽車新階段的重要產品思維。
更重要的,是以吉利銀河爲代表的車企,正在將來源於中國文化、中國用戶需求的設計理念,融合進橫跨不同市場定位、產品形態的車型中。
設計塑造美好生活
如果說 21 世紀前二十年,中國汽車走過了學生生涯,正成爲全新汽車秩序的挑戰者,甚至佈道者。
那麼中國新能源,正在成爲中國式汽車設計哲學的道場,它來源於用戶需求,並服務用戶體驗。
回到吉利銀河星艦 7 EM-i 代表的主流插混市場,消費者除了低油耗長續航,也正在呼籲優體驗高審美。
或者可以這樣說,除了希望汽車可以帶自己走過更遠距離,用戶同樣希望坐在汽車裡的時間是愉悅的,看着開心,坐着用着舒心。
因爲距離和時間是相輔相成的,承載人類跨越距離的汽車,同樣需要服務人類度過路上的時間,開車和坐車美美與共,又缺一不可。
前面我們以銀河星艦 7 EM-i 爲例子,管中窺豹中國插混的創新趨勢。從外到內,這款吉利銀河全新力作,在座艙設計領域又給了我們哪些思考?
除了快準狠的交互,用戶對一臺車座艙體驗的評價,往往就是樸素而嚴格的「長途久坐不累」、「回家不想下車」、「拉年貨多多益善」。
新能源普及,除了電驅動絲滑的駕駛體驗,另一個核心創新在於座艙空間最大化、座艙空間體驗多元化。
或者說,對座艙空間的利用,深刻影響着一臺新能源車能否突圍而出。
歷經傳統豪華品牌的富麗堂皇,特斯拉掀起的極簡風暴,中國車企正在尋找屬於自己的座艙設計思路。而吉利設計團隊,再一次證明了他們的匠心。
陳政在星艦 7 EM-i 首秀髮佈會上,引用千年以降的宋代古老中式傢俱「宴幾」,啓發新能源時代的汽車空間變化。
從宋代的七件套宴幾到明代嚴澂改良的蝶幾,中國巧匠對空間組合形式歷來精益求精。千年後的銀河星艦 7 EM-i,也儘可能呈現出更多樣的座艙形態。
34,這是星艦 7 EM-i 的儲物空間數量,不僅數量同級領先,質量也細緻入微——加高的扶手區造就了高達 16 升的橋洞,就連同級常常用來湊數的門板,也實現了「雨傘+兩瓶礦泉水+一瓶脈動」的空間設計。
除了物體裝載,一臺車更重要的是乘員承載。
銀河系列 L6/L7/E5/E8 車型的座椅,我們都有深刻體驗,並且均給我們留下優秀的印象。
銀河星艦 7 EM-i 依然沿襲了對乘坐品質的追求,陳政表示,吉利設計團隊模仿中國傳統椅的弧度,讓75 公斤用戶坐進星艦 7 EM-i,腰椎負荷可以減輕 1.3 公斤。
並且,銀河E5上首發的「沉肩墜肘」中國椅設計思路,同樣出現在星艦7 EM-i。用加高的扶手和門板承託肘部,放鬆肌肉——另外,銀河家族拿手的 10 層座椅架構和空氣層坐墊靠背,同樣爲乘坐體驗服務。
架構設計之上,是星艦 7 EM-i 依然追求享受型功能的「配齊」。比如,星艦 7 EM-i 高配的按摩功能,升級到了同級罕見的 14 點,覆蓋腰背臀腿四大區域。
主流價位,很難做到經濟實惠與舒適享受並存。但從星艦 7 EM-i 的座艙,我們能感受到吉利設計團隊,希望用巧思帶來高價值,在純粹的價格競爭中走出屬於體驗的差異。
比如,同價位都在卷的智能座艙,星艦 7 EM-i 基本做到了一個不落:FlymeAuto 座艙系統、FlymeSound 定製音響、帶打燈變道的智能巡航、12000nits 亮度 W-HUD,等等。
而在此之上,吉利設計團隊強調中國用戶體驗直覺的美學符號、線條、型面,將這些科技配置包裹在星艦 7 EM-i 的每一個視角下。
人類與汽車共處的時間超過百年,百年間,座艙從「輪上沙發」進化到「第三起居室」。座艙內的「裝潢」有了風格、追求,甚至成爲科技的競技場。
但回到本質,座艙仍然是人類與工具交互的場所,創新不應脫離對體驗品質的追求,正如星艦 7 EM-i 發佈會上的總結:
「器物的設計必須具備明確的用途」。
從設計力到品牌力
2023 年 2 月 16 日,吉利銀河系列正式亮相。
20 個月對汽車市場來說彈指即逝,吉利銀河以高效的方式,形成了對中高端新能源市場的全面覆蓋,並且拿下喜人甚至驚人的交付成績。
以今年的新品爲例,純電 SUV 銀河 E5 上市 20 天交付即破萬,100 天交付過 5 萬臺;A0 級小車星願 16 天交付過萬臺;整個銀河系列 10 月份銷量更是達到了 63492 臺。
而在交付、上市,乃至製造之前,每一款銀河爆品都經歷了吉利設計團隊的精雕細刻——高端旗艦把設計拉滿很簡單,但定位國民車,卻依然追求設計的精益求精,這也許更能代表中國品牌的「向上」決心。
爲什麼吉利如此看重設計?我們可以從陳政的心得中找到答案——今年 6 月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他提出中國車企破局的關鍵,在於「設計即戰略」。
到了 10 月份,吉利中國星東方曜系列車型上市發佈會上,陳政進一步講這句話,用他二十餘年的汽車設計經驗總結爲一條公式:「設計力公式的分母是成本和效率,分子是品質」。
在成本的最優解下提高效率,保證設計和產品的品質,然後用美學倍化一款產品給予用戶的感官體驗,這成爲陳政,以及吉利設計團隊,乃至於吉利銀河連創佳績的底層邏輯。
從銀河 E8 首次提出「品牌超級符號」,到銀河 E5 喊出「中國設計,全球審美」口號,再到如今銀河星艦 7 EM-i 用「工必有意」的邏輯解決插混用戶痛點,陳政和他帶領的吉利設計團隊,正在不同的車身形態、不同的動力形式之間,爲吉利打造出統一的品牌印記。
而聚焦中國消費者主力購車區間的吉利銀河,也沒有止步於以往「量大管飽」的思維,而是致力於設計與製造、智能的有機融合,更好地賦能用戶美好生活。
吉利正在書寫的,不僅是設計創造爆款的故事,更是設計驅動品牌的故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