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鮮明的高校志願文化體系

2024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健全新時代志願服務體系的意見》,圍繞新時代志願服務構建了六大體系。其中,第五方面着重指出了健全特色鮮明的志願文化體系。高校作爲志願服務的重要參與者和提供志願服務的重要力量,打造特色鮮明的高校志願文化體系既是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勢在必行之舉。

一是重視高校志願文化體系建設,打造具有領導力和凝聚力的高校志願文化體系。首先,黨的領導是高校志願文化體系得以確立的根本保障。我國高校是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大學,黨的領導是做好我國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證和最大優勢。因此,建設高校志願文化體系首先需要黨委的堅強領導。具體而言,學校黨委應高度重視志願服務工作,將其作爲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的重點任務,並切實依據學校發展特點和學科建設優勢,制定相應的志願服務工作計劃和發展規劃,積極爲黨和國家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其次,黨委、團委和其他職能部門的通力合作,是健全高校志願文化體系的重要推動力。構建校黨委領導、校團委引領、各職能部門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不僅要求黨委擎好旗,更要求團委築好基、其他職能部門助好力。當前,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是高校共青團的主責主業,學校團委要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點上,依託組織、實踐、網絡等載體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特別是要發揮實踐育人在高校“大思政”工作體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志願服務作爲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應被充分納入學生“第二課堂成績單”,以可視化和可量化的方式調動和激發學生參與志願服務活動的積極性和創新性。與此同時,高校其他各職能部門要主動對接和配合志願服務工作的開展,協同合作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二是加強高校志願文化的理論闡釋,打造具有傳承性和時代性的高校志願文化體系。首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始終氤氳着愛人、助人、利人的仁愛觀念,樂善好施、扶危濟困、博施濟衆、積善成德、守望相助的價值取向傳承千年而歷久彌新。高校志願服務在中國志願服務事業中持續發揮着先導性、示範性、創新性和基礎性作用。在建設文化強國的新徵程上,應以高度前瞻性和包容性將中華優秀文化中的“仁”“義”理念融入高校志願服務的具體實踐和志願文化的深刻闡發中,使“贈人玫瑰 手留餘香”的奉獻精神在青年學生心中紮根生長。其次,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其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明的社會發展方向體現了“自由人聯合體”中“人與人之間的兄弟情誼在他們那裡不是空話,而是真情,並且他們那由於勞動而變得堅實的形象向我們放射出人類崇高的精神之光”的關愛他人的深刻價值歸屬和奉獻服務於人類社會的最高目標。時至今日,我們仍然處於馬克思所指明的歷史時代,以高校等研究機構爲主體力量,需要不斷深入挖掘和拓展馬克思主義幸福觀和奉獻觀的核心要義和時代內涵,持續提供以人民幸福爲“國之大者”的理論佐證,爲以中國式現代化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提供思想指引。再次,我國現代意義上的志願服務文化已有70餘年積澱,其萌芽於新中國成立前籌備開國大典時民衆自願參與的部分工作,毛主席在1963年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後,全國掀起了志願服務熱潮,此後,中國的志願服務逐漸在國內多個層面、多個地區鋪展並面向國際社會迅猛發展。2008年被稱爲“中國志願服務元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和汶川地震的志願服務標誌着全民志願服務意識和熱情的覺醒。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志願服務工作高度重視並寄予厚望,強調要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鼓舞廣大人民繼續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目前,我國註冊志願者已超過2億人,已有1.4萬家志願服務組織在全國志願服務信息系統上進行了身份標識,註冊志願服務團隊數量高達98萬。由此觀之,我國志願服務事業充滿活力、生機勃勃,這種實踐正從優秀走向卓越,我們也要從文化層面及時地將感性經驗上升爲理性認知,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點的志願文化體系。

三是營造高校志願文化氛圍,打造具有共時感和氛圍感的高校志願文化體系。一方面,要在時間維度上做好高校志願服務宣傳動員工作,形成“長期浸潤、適時強化、及時響應”的工作模式。從文化傳播規律來看,人們對一種文化的接受過程需要從陌生到熟悉,再到納入個人認知體系,這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重點強化過程,志願文化宣傳亦不例外。因而,高校在開展志願服務宣傳動員工作時首先要從其長效性和歷時性出發,以培育學生志願服務情懷和厚植學生志願服務精神爲長遠目標,不間斷持續性地推進志願服務宣傳工作。與此同時,要關注重要時間節點,例如在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12月5日國際志願者日等與志願服務相關的重要時間節點前後密集性宣傳高校志願服務工作的相關內容,持續提升志願文化熱度。此外,高校要高度關注黨中央最新重要會議和文件指示精神,並以此爲志願文化建設新動向,及時展開理論研究與政策制定工作,推動志願文化因時而新、因勢而進,讓高校師生形成志願服務“共時”與“在場”的良好體驗。另一方面,要在空間維度上全面鋪開高校志願文化宣傳工作,打通線上線下、校內校外、圈內圈外以及院系之間的文化傳播壁壘,讓志願文化深入全體師生的學習生活中。當前,高校在開展志願文化宣傳工作時不能僅侷限於官方網站、報紙、雜誌等傳統媒介,還要及時入駐在高校師生間廣受歡迎的微信公衆號、抖音、微博、小紅書等新媒體社交平臺,讓志願文化在高校羣體出現的高頻平臺中持續佈散傳播。同時,要在線下充分開展志願文化主題活動,如結合高校特色宣傳志願服務先進典型、舉辦高校志願文化展覽、徵集志願文創產品設計等,全面調動學生參與志願文化建設的熱情。總體而言,就是要在高校打好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的志願文化宣傳“組合拳”,讓志願文化在高校隨時可見、隨處可感、深入人心。

四是調動高校師生志願文化自覺,打造具有高度參與度和活躍度的高校志願文化體系。一方面,要立足“大思政”的工作格局和戰略定位,將“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奉獻理念充分融入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之中,突出當代青年在衛國戍邊、科技攻關、基層一線的優秀品質和卓越風貌,在學生心中厚植關愛他人、和諧互助的助人情懷。同時,要引導學生不斷開闊志願服務視野,從國際賽事、外事活動、峰會論壇到城市發展、社區建設、校園生活等,鼓勵他們在參與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實踐中實現個人鍛鍊、促進社會發展,進而不斷提升高校志願服務質量,豐富高校志願文化體系內容。另一方面,新時代推進志願服務高質量發展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議題,而這種高質量不僅體現在志願服務成果、志願服務隊伍、志願服務項目等顯性方面,也體現在志願者參與服務的動機、目的、自覺性、積極性等隱性方面,要在“長”與“常”的參與中養成持續穩定的自覺性。高校要從打造良好的志願服務平臺、提供充足的志願服務機會、保障志願者的合理權益等方面出發激發學生參與志願服務的積極性。同時,高校學生也要秉持純正的動機、熱情的態度和務實的精神參與到各類志願服務活動中去,在師生雙方的良好協作運轉中持續增強志願文化自覺。

高校志願文化體系是支撐高校開展志願服務工作的文化系統,爲新時代高校志願服務活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礎和精神能量。當前,聚焦於打造特色鮮明的高校志願文化體系,不斷促進高校志願服務高質量發展,有助於引導高校師生在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指引下,持續迸發出推進社會文明進步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強大青春動能。

(張曉紅: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志願服務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張華瑤: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張曉紅 張華瑤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