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重視學檔? 近7成高中師存疑

教育部昨舉辦學習歷程檔案相關調查研究成果發表會,臺大教授林國明分享調查結果,發現近七成教師反映不確定大學教授是否重視課程學習成果。記者林伯東/攝影

高中升大學學習歷程檔案包括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四項,在課程學習成果方面,教育部調查顯示近七成高中教師不確定大學教授是否重視,六成教師認爲沒有心思設計適合產出課程學習成果的作業,是他們面臨的挑戰。

針對外界質疑學習歷程已成爲拚比學生家世背景的軍備競賽,教育部委託學者調查高中教學端的意見,昨天公佈結果。

教育部昨舉辦「作夥學: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劃、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調查計劃」記者會,計劃主持人、臺大教授林國明說,此計劃於今年採分層隨機抽樣,針對全國七十八所高中,逾二千八百名高三生,及逾一千二百名曾任教一○八課綱班級教師,進行樣本問卷調查,廣泛蒐集高中教學現場意見。

林國明表示,調查發現五成學生表示積極製作課程學習成果,高達六成三教師認爲學生有積極產出、上傳課程學習成果一項,更有五成七學生滿意上傳成果。

但近年社會關心,學生原生家庭的社經背景,恐影響書面審查內容,擴大升學不平等。林國明指出,調查發現,父母若爲研究所畢業者,相較持專科、大學學歷的父母,子女在製作課程學習成果上確實較積極;公立社區型高中相較公立明星高中學生,則更積極製作課程學習成果。

對於課程學習成果的難處,林國明表示,有七成教師反映,課程內容已教不完,缺乏時間安排製作成課程學習成果;六成九教師反映不確定大學教授是否重視;六成一教師認爲,教學負擔已過重,沒有心思設計適合產出課程學習成果的作業,未來政策端可研議給予協助。

另約有百分之五的學生坦言教師不願協助製作課程學習成果,林國明表示,學生除每學期上傳學檔資料外,也可以在高三下學期提供PDF備審資料參與申請入學,多少降低用系統製作學檔的意願。

調查顯示教師若願提供協助則學生愈積極製作、評價也愈趨正面,而據統計,積極參與社羣學習的教師,也會較積極協助學生。林國明直言,教師的協助非常重要,政策上可多鼓勵教師參與社羣學習。

教育部高教司長廖高賢表示,確實有發現教師完全不協助學生,教育部願找出箇中原因、提出誘因,提升教師的協助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