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到高中觀議課 學生RAP報告上課更有趣
大學招生專業化北一區區域中心今起協調16所高中開放23門課程,讓大學師長到高中觀議課,實際瞭解因應高中課程產生的變革,及多元教學成果表現,以爲大學擇才標準的參考。
銘傳大學教務長暨北一區協同主持人遲文麗表示,高中新課程着重於學生學習歷程,高中端每學期要上傳學生學習成果以爲個人申請的參採資料。此次活動讓大學老師能夠了解高中課程及高中教學現場的改變,透過觀課後再與高中老師討論有關未來學系在申請入學時書面審查課程成果的可行方向,進行雙向交流,期望審查的標準更契合高中學習成果。
6月9日的兩門課,分別是板橋高中的社會探究「人權議題」及中和高中的「國文課」。板中校長賴春錦說,高中端依各校特色規劃自然探究實作、社會探究實作、自主學習、多元選修、校訂必修等課程,像板中有九大議題,這次開放觀課的人權議題課程,由歷史老師黃惠貞及公民老師林怡君合開,以史料爲主題,整學年除了課程外,還找了人權協會、受難家屬、街宣專家及Rap老師來分享,學生透過史料、網路蒐集相關資料,以行動劇、Rap、海報的方式闡述。板中楊詠智同學說,「因爲要對路人闡述自己的論點,就得詳細瞭解主題,跟以往被動的接受老師的說法,很不相同」,趙運棠同學以Rap的方式介紹返校這部電影的內容,瞭解自由的可貴。而面對路人的冷漠及質疑,雖然有點受傷,但這也瞭解溝通的重要,以及接受不同意見的表達。
中和高中觀議課/圖由銘傳大學提供
大學觀課的老師對於「人權議題」課程的觀察深覺,此這堂課不只是瞭解史料,而是同學在探究議題時,學會了問題研究的方法,包括閱讀史料、探討議題、資料分析、建構論述,進而闡述想法,這種「帶着走」的能力可以應用到任何的學科,對於學生的演繹及對答深表肯定,對於高中課程的變革有深刻的體驗。
中和高中的國文課也令人驚豔,蔣錦繡老師以分組討論的方式,生動探究清代蒲松齡〈地震〉一文,文中「棲霞山裂;沂水陷穴,廣數畝」,讓同學配合地震震度分級表,總結出「七級劇震」的情景。銘傳大學企管系莊懿妃老師說,以前國文課就是逐字翻譯,沒想到現在國文課能這麼有趣,配合解構文本的方式,蒲松齡不是隻有聊齋志異,〈地震〉之類的記敍文也是如此寫實,再加上老師的作業要求同學模仿此文手法,詳述過往生命印象最深刻事件,而這樣的學習成果與數學一樣具有邏輯能力。
此外,從6/11起至7/9尚有奧運射擊、機器人、海洋守護行動、啓動財富密碼、三峽學、社會創新等21門課,分別在北一女、安康等16所高中開放大學教授入班觀課並與現場教師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