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看臺灣》交換臺師大:自由主義與人文關懷
臺師大。(作者提供)
開學之後,在弄完論文開題和瑣碎的復學手續後,苦思冥想應該寫一篇什麼樣的文章。
在一個在話語表達被壓抑的環境裡,有些方面不太好寫,寫了之後也不一定能發。
因爲你要兼顧多元的受衆和兩岸敏感的意識形態。
時間總是催促着我們不斷向前,你總感覺來不及告別過去就要匆匆面對新的未來,在不同的時空看日月星辰,感受四季的輪迴,遠去的131天,我想對一個真實的臺灣好好告別。
關於臺灣,其實我心中還有很多未解之謎,在有限的時間裡真的很難全面瞭解一個地方,因爲這裡不只是一座小島,也是經過數代人勵精圖治,努力經營而成的龐大社會結構。
師大:談臺灣的大學建設
有關臺師大的記憶,還是在席慕蓉的散文中讀到的,記得那時候剛上大二,沒想到四年之後我們成爲了校友。
師大本部校區至今還保存着日據時期的老建築,行政大樓、普字大樓、禮堂和文薈廳,維也納森林和自由之鐘點綴其中,形塑着校園人文與自然並重的脈絡空間。
古樸與現代並存,中西方文明的交融,開放包容的大學精神,彰顯著師大的古典風華與現代視野。
在臺師大,你可以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交換生同學,大多來自中國內地和港澳,日韓,歐美等地區,學校構建了以華語教學中心(MTC)爲核心的國際招生體系,臺師大的國際化程度和外籍生數量位居全臺前三。令我驚訝的是臺師大在近五年大幅度提升了自己的世界排名,少數學科躋身世界前1%,在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榜上,臺師大亞洲排名56(與武大、北師大相近),世界排名289,全臺排名第6位。
學校會專門爲外籍交換生定期舉辦各式各樣的party和活動,如迎新晚會,聖誕晚會,春節晚會,集體出遊等,爲外籍交換生搭建互相交流的平臺。你可以嘗試與他們去交流,可以體驗到不同的語言環境和文化差異,遇到與你價值信仰不一樣的個體,也是非常有趣的經歷。
師大共有四個校區,我們住在師大夜市附近,臨近本部和圖書館校區,交通比較便利。除了上課和出遊,圖書館是我常去的地方,研究生可以申請研究室(Study room)長期使用,偶爾也會去二樓影音閱覽區看看電影和電視。這裡有很多珍貴的光碟資源可供借閱,除了最近上映的影視劇,還有一些年代久遠的老電影和電視劇都可以找到。日本動漫,好萊塢電影,美劇,日韓電影,華語電影等都是比較熱門的選擇。
圖書館和MTC之間有一間露天西餐店,是午後用餐、休憩曬太陽的好去處,在MTC上下課的外籍學生經常會光顧此地,你可以聽到各國的語言。
由於地理位置比較接近,加上三校在亞洲的排名也比較靠前和接近,我所交換的臺師大,與臺灣大學,臺科大結成了「臺灣大學聯盟」,三校可以跨校選課,共享教學資源。
自由主義與人文關懷
關於選課,臺灣大學系統比較非常自由和人性化,三所大學幾乎所有的課程都可供選擇,你會有三週的時間進行加退選,前三週你可以跨校、跨系所去聽課,對於不喜歡的課程或老師你可以退選,在三週的時間內選到你滿意的課程爲止。這樣就構建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一種雙向互動,更加科學合理,靈活自主,通過學生跨域選課,加強了三校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
課堂比較自由開放,言論自由,不過我們經常也會因爲兩岸問題在課堂上激烈辯駁,比如我去到的系所是大衆傳播研究所,不可避免都會涉及一點兩岸問題。
有一次新聞課上,我客觀陳述了歷史事實和觀點之後,居然有好幾個臺獨傾向的同學直接站起來反駁,大家在課堂上爭論不休。
雖然彼此在意識形態上依然對立,但是你的言論和觀點都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大家下課之後還是會握手致敬。
臺灣的大學老師表現出和藹親切的一面,亦師亦友,態度謙和,不過也有一些老師原則性較強或帶有一定的政治立場。
他們在課堂上會鼓勵學生討論和交流,比較注重啓發式教學和人文關懷,崇尚價值理性,這與內地以升學爲主體的教育體系,工具理性和競爭意識爲主導的學院文化還是有些不一樣。
無論是教授還是行政老師,都比較熱情親切,人情味較濃。
如果你有什麼問題老師們會放下在手上的工作,帶着你去要找的系所或者部門,耐心細緻地解決你的問題,在很多細節方面都會讓你感覺很舒服。
還記得我們剛來第一天去報到,國際處的Jenny林彥含老師接待我們的時候,特別熱情,有禮貌,溫柔地跟我們細說每一個要填的信息和要辦的事項,給我們搬來椅子,看着我們寫完,幫我們處理好所有的事情。
那一瞬間我們都有點不太適應,因爲以前很少遇到這麼好的行政老師,所以有點不好意思就一直給老師鞠躬說謝謝,沒想到她也給我們鞠躬說「不會,不會」,當時真的特別感動。
我們去的時候是下午了,前面也有很多外籍交換生過來報到,工作也很忙,但她還是耐心地跟每位同學細說所有的流程,不帶一點工作脾氣,始終保持親和的態度。
當時我們覺得可能是個例,後來發現臺灣整個社會氛圍都是這樣的,人情濃郁,禮貌謙恭,樂於助人。
我在臺大選了兩門課,分別在外文系和社科院,每次漫步在臺大詩意的椰林大道,清風徐來。
耳邊響起傅鍾21聲古老的聲響,目光所及都是來來往往騎着單車的學子,感覺所有的美好都迎面而來,眼前的圖景應該是多數人憧憬和嚮往的理想中的大學生活。
道路盡頭的標誌性建築——總圖書館會吸引你的目光,延續臺大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與椰林大道兩旁的古老建築相得益彰。
象徵臺大校徽的元素之一爲傅鍾,勉勵學子「作息定時,生活有序,俾聞聲惕厲,精進不已」,凝聚着傅斯年校長所代表的學術自由、大學自主性的價值想像,已經成爲臺大校園的歷史遺產。
紀念性不在於形體,在於寄託其上的自由主義學風,建構了臺大校園主要的感覺結構,鐘聲無形卻能激起人們心中的迴響。
自由主義學風,獨樹一幟的臺大精神,滲透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你可以在這樣自由主義的氛圍中逐漸找回我們正在丟失的主體性。
(趙華健)
(本文來源:「兩岸青年」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