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將突破第二島鏈? 日媒:41天可殲滅中國空軍
▲日本自衛隊拍到的在宮古海峽附近演訓的中國大陸飛機。(圖/翻攝自《參考消息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日本《軍事研究》4月號刊登軍事作家文谷數重文章稱,隨着中國大陸海軍實力迅速增長,日本自甲午戰爭後在東亞海域所保持的絕對優勢正在消失,但是要說第二島鏈已成爲中國勢力範圍也太過誇張。實際上,中國艦隊在戰爭情況下是無法突破沖繩羣島的,因爲該地區的美日戰力非常強大。
根據《參考消息網》報導,這篇題爲《中國劍指太平洋「第二島鏈」》的文章指出,中國艦隊無法突破第一島鏈,最大的理由是空中掩護不足,如果他們想要在戰爭時期突破沖繩島鏈,那麼僅靠艦隊的防空火力,是無法防護美日的強大空中攻擊的。
美日空中戰力的攻擊圈非常廣闊,利用F-2和F/A-18戰鬥機,在不實施空中加油的情況下,就可以將沖繩本島周邊500海浬納入作戰半徑。而中國飛機續航距離短,殲-10之類的飛機,實際空中掩護只保持在最初的300海浬,300公里以外的掩護,只有蘇-27戰機做得到。
但蘇-27數量很少,全軍加起來只有300架左右,而且如果要對300海浬外進行掩護,在艦隊航速20節的情況下,一次只能分配20架戰機。而且蘇-27在450海浬以外,滯空時間會迅速減少,最終只能提供34分鐘的空中掩護,如果稍微實施空戰機動,燃料就會不足,必須在掩護途中返航。因此如果美日投入F-2之類的戰機,中方根本無力抗衡。
美日航空戰力在數量上可能處於劣勢,但在防禦方面卻有優勢,此外在熟練程度、性能、包括預警機(AWACS)在內的JADGE防空自動化資訊系統和防空導彈方面,也有品質上的優勢,因此中國不可能在空戰中讓美日航空戰力覆滅,甚至有可能徹底潰敗。
一個讀者自己試算的模型就顯示,中國以950架的戰鬥機發起攻擊,面對美日的450架戰機,在第41天就會被消滅殆盡,而美日方面則還能夠剩下198架。而且此模型還未包括美國的增援,也沒有扣除中國用於防禦本土的戰力。美國海空軍、海軍陸戰隊擁有共約3000架飛機,如果將其中2成的600架飛機用於增援,美日與中國飛機數量就變成1050架對950架,而考慮到西藏、南海需要殲-10掠陣,中方戰機的數量還會進一步減少,所以,實際的情況將對美日更加有利。
就算美日在空戰中失敗,中國艦隊仍然無法突破島鏈。因爲美日如果失敗的次數多了,便會尋求保留戰力,保留戰力很容易,從中國飛機的續航距離來看,是無法對本州和四國以東的航空基地實施大規模持續性攻擊的。而美日飛機續航距離長,且擁有多架空中加油機,因此即使在防禦態勢,仍能將沖繩島鏈納入攻擊範圍,甚至攻擊到巴士海峽入口。
中國要想切實地通過沖繩島鏈,只能依靠航空母艦或臺灣的航空基地,然而當前無論是航母建設還是利用臺灣,都不現實。中國航母當前尚無法用於對美日作戰,遼寧艦目前尚無法駛出試驗海域,正在建造的2艘新航母何時形成戰力也不明朗。依照中國現實的國防方針,航母一開始就只是爲了宣揚國威,不會花重金打造,如果是那樣的航母,在對美日作戰中基本上沒有太大用處。
解放軍何時能夠使用臺灣基地也不得而知。臺灣的確有中立化的傾向,兩岸關係因爲經濟利益而取得大幅進展,相對的,臺灣與美國關係正在疏遠。不過臺灣終歸只會採取中立姿態,不可能成爲解放軍對美日作戰的基地。中國如果硬要將臺灣作爲基地使用,恐怕只有收回臺灣一途,那樣的話,兩岸重開戰端,中國爲此消耗了艦隊力量,更不可能通過第二島鏈了。
因此對日本來說,中國海軍力量雖然迅速增長,讓甲午戰爭以後,日本在東亞所確保的制海權逐漸喪失,但只要能夠將中國海軍力量封鎖在一定範圍,還是能夠確保日本的海洋通道,只要維持這種態勢,安全上的「中國威脅」就處於可控制的範圍之內。
日本只要在海洋上佔據優勢,中國的軍力就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儘管中國擁有幾百萬陸軍,擁有核武器和導彈,但只要在海的另一頭,就不是什麼大的威脅。而且維持海上封鎖不會產生政治對立,雙方只是互相增加海軍力量,不會爭奪島嶼或競相對第三國行使影響力,頂多就是中日海空軍之間出現一些緊張,也不會影響中日之間的經濟利益。
日本在安全保障方面應當優先維持這一態勢。也就是說,即使中國繼續增強海軍力量,只要堅持美日同盟,持續在沖繩島鏈正面增強戰力,就能夠維持態勢。不過,要維持美日優勢,需要解決沖繩基地問題。利用沖繩是戰時封鎖中國海軍力量的前提條件,那就離不開穩定使用嘉手納及那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