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對臺經貿下一步? 陸委會示警「大陸產能過剩」行業
陸委會17日公開提醒臺灣內部涉及大陸產能過剩的產業,「陸陸續續可能都會碰到類似的問題」。(記者廖士鋒/攝影)
大陸商務部日前指控臺灣在去年底陸方的貿易壁壘調查後,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取消對大陸貿易限制,所以大陸也正研究進一步的措施,而陸委會對此於17日進一步具體迴應,提醒臺灣業者,大陸本身產能過剩的產業,都必須要去注意,甚至強調「這不會因爲我們開放了什麼,就有所改變」。
陸委會副主委樑文傑17日在記者會上面對本報記者詢問政府目前對於後續ECFA有什麼具體的沙盤推演、會如何預作準備,以及是否會考慮放寬限制大陸地區產品進口時,做出上述表示。
他指出,商務部所說的貿易壁壘調查其實跟ECFA沒有關係,它所謂的貿易壁壘是說兩岸當年在加入WTO時,因爲臺灣本來就有對大陸的一些產品做限制,兩岸在加入WTO時也沒有談到這個問題,所以這其實是從加入WTO以後一直遺留的「歷史問題」。
他強調,臺灣這麼多年下來,也陸陸續續的開放了一些商品進口,具體的工作是由國貿局在做,國貿局會定期詢問相關利益的廠商或者是商會、協會,對於某一項商品開放大陸產品進來有沒有問題,經過這樣的評估之後,國貿局定期會去解除一些限制,「這麼多年下來也解除了不少」。
樑文傑指出,既然這是因爲WTO所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我方還是希望兩邊能夠循WTO的機制坐下來談,但是我們也認爲其實大陸對貿易壁壘的一些做法,除了政治作用,也與內需不振有關。
他表示,「中國現在的內需不振,很多其實是過度擴產、低價傾銷,所以臺灣這邊凡是有受到類似的競爭關係的,我想陸陸續續可能都會碰到類似的問題,比如說石化、鋼鐵、紡織」,因爲大陸要解決他們內部的生產過剩的問題。
他還提到,另一方面,由於外資、臺資陸續外移,所以大陸也希望藉由這種方式逼迫臺商繼續在大陸生產或是投資,所以大陸的這些做法,「其實跟所謂的貿易壁壘未必有直接聯繫,相關的比如說紡織、石化、鋼鐵這些產業,有碰到大陸是屬於過度擴產、低價傾銷的話,都必須要注意」。
他強調「這不會因爲我們開放了什麼,就有所改變」。
隨後他則重申,政府的立場很清楚,中華民國的生存與發展是不可退縮的底線,「要用經貿當作武器來逼迫政府在這方面退讓,這是基本上不可能的」。
公開資料顯示,大陸商務部自2023年4月12日起,對臺進行「貿易壁壘調查」,當時陸方的申請人提出2455項大陸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遭到臺灣禁止進口,同年8月官方宣告初步調查內容,並於12月15日發佈公告認定臺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
目前爲止,大陸已對臺灣有三波相關措施,包含於去年底宣佈對臺灣生產之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的石化進口產品中止ECFA稅率,以及今年5月對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運輸工具等共134項產品之ECFA關稅減讓中止,並在9月對34項農產品中止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