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換血!阿里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作者:鄧新華
12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宣佈,阿里巴巴集團CEO、淘天集團董事長吳泳銘兼任淘天集團CEO,被頂替的戴珊去協助籌建阿里巴巴集團資產管理公司。
就在三個月前,阿里還換掉了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CEO張勇。
阿里這次換人,不是簡單的換人,而是阿里應對嚴重危機的一部分。
吳泳銘、戴珊都是阿里創始的“十八羅漢”成員。兩人都是工科畢業,不同的是,吳泳銘在阿里初創時,是搞技術的,而戴珊是搞客服和銷售的。
有很長一段時間,吳泳銘不在阿里的權力中心,直到這次迴歸。
從蔡崇信致阿里全員的信來看,此次吳泳銘被賦予重任,主要體現了阿里的三點意圖:圍繞主業堅決取捨、管理團隊年輕化、以技術創新引領淘天的變革。
可見,吳泳銘的任命,是阿里大換血的開始。阿里,真的很急了。
阿里是被誰逼的?拼多多和直播帶貨,尤其是拼多多。
去年年底,京東的劉強東迴歸一線管理,也是因爲來自拼多多的壓力。可是一年過去了,今年第三季度,拼多多單季營收688.4億元,同比增長93.9%,而京東零售收入2120.6億元,同比僅微增0.1%。淘寶、天貓好一點,但營收也只有976.5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
更爲引發輿論關注的是,前不久,拼多多市值超過阿里!截至12月21日美股收盤,拼多多市值仍然是超過阿里的。
在拼多多市值超過阿里之前,馬雲曾在內部回覆中說:“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裡⋯⋯要祝賀拼多多過去幾年的決策、執行和努力……我更堅信阿里會變,阿里會改。”
劉強東則在內部說:“出現這麼多問題,當然都是我管理不善,我非常自責。但是無論如何,我不會躺平,也希望兄弟們絕不躺平。”
在旁觀者看來,京東也好,阿里也好,都有自己的基本盤。雖然拼多多增長迅猛,但京東、阿里也還過得下去,沒有那麼危險。
但企業家和我們旁觀者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企業家是特別敏感的一羣人。我們覺得“還好”時,他們可能已經看到被市場淘汰的危機了。我們看個熱鬧,他們可能已經有窒息感了。
你看以前門戶網站火爆時,誰能想到,會有今日頭條的崛起?而且還是那種讓門戶網站沒有還手之力的崛起。
同樣地,我相信拼多多的黃崢可能也已經在擔憂拼多多將來會被誰取代了。
在這種強烈的危機感下,阿里開啓了這次大計劃。三個月前換掉張勇,應該是對阿里此前多元化路線的否定。這一段時間,阿里也在不停地出售其他領域的投資股份。前一段還有傳言說阿里想把餓了麼的股份賣給字節跳動。
現在阿里是要讓年輕人上,直接在主業上跟拼多多、直播帶貨拼刺刀了。
吳泳銘1975年出生,還算比較年輕。阿里本次用吳泳銘,年齡應該也是考慮因素之一。接下來,阿里能不能順利實現換血計劃,讓年輕的血液充滿管理層?
震盪最小的方法是學習華爲,用較好的退休待遇換得年齡較大的員工讓路放權,讓年輕人有更多機會去打拼。
美劇《權力的遊戲》裡,臨東城少狼主羅柏驍勇善戰,但最後落了句這樣的評語:“羅柏贏了所有戰鬥,但輸了這場戰爭。”
世事難料。馬雲之前贏了很多場戰鬥,但這次他力推阿里大力改革,是不是能贏得這場戰爭呢?這是不確定的。
比如,管理層換上年輕的血液就一定能煥發活力嗎?
做大件快運的德邦,其創始人崔維星在德邦上市之初曾經說過,德邦是48歲的崔維星帶着平均年齡35歲的高管在戰鬥,順豐是48歲的王衛帶着平均年齡49歲的高管在戰鬥,所以他一定能比王衛做得好。結果呢?現在德邦已經被京東收購了,而順豐依然優秀。
再看技術。阿里換上吳泳銘,決心之一,是用AI改造業務,依靠技術打贏這一仗。但是想想看,拼多多從小不點,幾年時間就超過阿里、京東,難道是靠技術嗎?
決定企業成敗的因素很多,誰都不能提前知道成功的準確路徑。假如馬雲能夠提前知道成功的準確路徑,他自己先做一個拼多多不就得了,哪還有今天的危機重重?
不確定性是企業家無可迴避的風險與機遇。反過來說,如果沒有不確定性,市場也就不需要企業家。
阿里之前的多元投資思路,也是危機感下的產物,因爲不知道未來怎樣,所以就在各個領域投資,希望以此來增厚自己的安全墊。只是,馬雲那時候沒有想到,多元投資還沒成功,主業就受到拼多多的巨大威脅了。
企業家的天職就是反覆不停地去試錯,成功總是試出來的,改革總要好過坐等淘汰。
再看看董明珠,在接受楊瀾採訪時還說,自己的決策從沒有錯過,失敗是因爲執行力不行。
比較起來,馬雲、劉強東不知道好到哪裡去了。
對於阿里來講,如果能夠建立起靈活適應市場、鼓勵內部企業家成長的體制,還是很有重新煥發活力的希望的。
希望馬雲老狼主能打贏活力之仗吧。
對於老百姓來說,企業家在市場上激烈競爭,是給消費者增加福利。對於中國宏觀經濟來說,也需要企業家激烈拼殺。
例如,拼多多的海外業務發展十分迅猛。拼多多旗下的跨境電商平臺 TEMU ,在全球 47 個國家上線,手機應用被下載 2 億次。TEMU第三季度銷售額已突破50億美元,9月單日 GMV 達8000萬美元。
如果電商在海外市場也積極開拓,那是爲國內的供應鏈提供更多出路,對於中國的進出口數據,也會形成巨大的貢獻。
互聯網經濟和房地產,是當下中國最爲重要的兩大效率發動機,只要這兩者復甦,中國經濟就肯定能再現活力。
現在回過頭看,前幾年社會輿論針對阿里等巨頭,說什麼“一鯨落,萬物生”,是多麼偏頗。批評者想不到,短短几年之後,拼多多成了更大的巨頭,阿里、京東們要爲生存而戰了。
市場永遠起起落落,沒有什麼“鯨”,有的只是暫時成功的企業。
人們應該儘量包容企業家,讓他們能夠安心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