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斷鏈的時代 病毒人禍天災 半導體供需失衡

全球貨品貿易走勢 ↑世貿組織11月15日發佈的最新商品貿易指標顯示,在8月份創下110.4的創紀錄讀數後,11月降至99.5點,跌破基準100點,此一指標主要用於預測全球貿易增長的轉捩點和動能衡量,而不是提供一個具體的短期預測。圖/取材自WTO官網

從2020年一直到2021年,都有一個很不平靜的春天,2020年春天的時候新冠肺炎疫情剛剛爆發,造成歐美、日本的汽車廠商非常緊張。

只要疫情爆發大家被隔離,大家不買車,車廠很快的跟臺灣這些晶圓代工廠,甚至於一些晶片的供應商表示說可能不需要這麼多晶片了,或稍早訂單暫緩或減量。

其實包括提供晶片廠商跟臺灣的晶圓代工廠,臺積電、聯電等當時都提出警告,生產是連續的,訂單也都排得好好的,如果隨便砍單需求回來,要產能可能沒辦法足量供給。但這些車廠不信邪,他們覺得,看起來好像是長期趨勢,應該會跟病毒奮戰一兩年,所以可能需求就會很糟糕,所以車廠還是砍單。

車廠做這動作跟生產模式(JIT,just-in-time)非常有關係,即汽車廠雖生產線都在他家裡面,可是所有的這些零配件,包括晶片等都是我要組裝的可能前半小時,或者是15分鐘,才運到車廠裡面來,零組件進廠之後大概不到半天就會用掉,這叫JIT的工作模式,JIT模式在太平盛世時不會造成什麼影響,可一旦發生如疫情一般情況,造成出貨、廠商生產的變化時,JIT就會變成非常非常大的災難。

第二個是2020年3月大陸因中美貿易戰影響,爲免被斷供,狂掃市場上可能需要用到的半導體晶片,包括成品、半成品等,把市場上所有的能掃都掃完了,造成整個半導體供應鏈產生很大的波動,這是所謂的人禍。

再來天災部分,如今年3月德州發生大風雪造成停電,三星、恩智浦、英飛凌這幾家廠商在德州當地都有晶圓廠,這些廠很多都是做車用晶片,都陷入停工。人禍跟天災對於整個生產鏈供應,有非常決定性的影響。而未來汽車要用的東西,包括晶片、零組件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半導體供應狀況不容樂觀。(作者爲工商時報科技新聞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