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活關鍵!臺大團隊成功研究「預防癌症轉移機制」

▲在癌症轉移機制成果發表會中也與研究人員越洋連線,一同解說研究成果。(圖/沈湯龍提供)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癌症轉移」是導致癌症病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倘若我們能預測轉移位置,想必會大大提升存活率。臺大植微系副教授沈湯龍與美國康乃爾醫學院國際研究團隊成功發現癌症轉移的分子機制。沈湯龍副教授解釋,癌轉移並非隨機隨發生,癌細胞如同種子需要在已施肥的組織環境中才能適合癌細胞進行轉移和生長。研究結果顯示,癌細胞在轉移時,會先透過外泌體特定器官組織位置的運輸。研究團隊指出,原位腫瘤在進行轉移前,會先行釋放大量可幫助轉移的肥料,包裹在奈米級的胞外泌體之中,並透過表面上所呈現的蛋白受體,就如同包裹上的郵遞區號一般,將進行特定器官組織位置的運輸(例如從原位乳癌處送達至肝臟肺臟)。所以胞外泌體本身具備建立適合癌轉移環境的功能,只要掌握胞外泌體,就可預測患者的癌系胞轉移。因此,只要能分離及測量臨牀病患血液的胞外泌體,就可提早預測癌細胞是否會轉移,更可進一步發展抑制癌症轉移的抗癌藥物以利提早爲癌症轉移做預防。該研究花了來自美國、德國臺灣西班牙日本等12國家研究人員3年的時間,成功證實癌症轉移預防機制,將改變對癌症病患的治療模式,不必等到癌轉移晚期,就可提早爲早期病患採取預防性措施。而該研究成果也刊登在國際頂尖雜誌《自然 (Nature) 》。

工作繁忙,身體嘛愛顧!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即時掌握最新醫藥保健資訊→iOS:https://goo.gl/rmIDdxAndroid:https://goo.gl/XPe8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