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廠商業績集體大回血,但芯片漲價卻被“卡”住了

經歷了一年多的寒冬後,存儲廠商終於迎來了一波大漲回血。

7月25日,韓國存儲芯片巨頭SK海力士發佈2024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受益於AI對先進存儲需求的強勁推動,該公司業績全面大漲,二季度營收爲16.4萬億韓元(約1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漲125%,刷新了2022年創下的13.8萬億韓元的單季度歷史最高紀錄。

SK海力士的營業利潤也達到了5.4萬億韓元,不但成功扭虧爲盈,也是時隔六年重回5萬億韓元水平。淨利潤爲4.12萬億韓元,較上一年大幅扭虧的同時,相較今年一季度也大漲了115%。

不只是SK海力士一家,“存儲三巨頭”中三星、美光近期的財報業績都格外耀眼。三星在今年一季度的營業利潤同比猛增9倍多,一舉超過其2023年的利潤總和。公司預告第二季度營業利潤將延續漲勢,暴漲14.5倍達到10.4萬億韓元,比市場預測的目標高出2萬多億韓元。美光的營收和利潤今年年初也超預期增長,比市場預測的早一個季度提前實現了扭虧爲盈。

上述三巨頭累計約佔全球九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它們的業績大漲也將產業鏈上的一衆存儲廠商從產品跌價、利潤腰斬的“苦日子”中帶了出來。A股上市公司江波龍、瀾起科技、兆易創新今年的利潤都出現大幅增長。

而讓這些存儲廠商利潤大漲的主要依託於存儲芯片價格的反彈,特別是DRAM芯片(內存芯片)和NAND Flash(閃存芯片)價格的上漲。上漲的動力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廠商長達一年的主動減產拉昇價格,另一方面源於AI的刺激。

2022年年底,消費電子市場全面遇冷,存儲市場出現嚴重供過於求,DRAM和NAND Flash兩類主要的存儲芯片滯銷,市場價格跳水。廠商當時不得不選擇降價促銷,各家利潤紛紛大幅縮水。

這樣的“苦日子”一直熬到了2023年下半年。當時三星、SK海力士、美光達成共識,決心“不再虧本賣芯片”,主動採取了激進減產、去庫存、調高合約價等手段強勢拉漲,以對抗市場的下跌。至去年年底,主要存儲芯片產品價格已經止跌,市場開始出現復甦跡象。

在此期間,除了存儲廠商在供給端的努力外,生成式AI的爆發也刺激了一波需求的驟增,尤其是AI服務器對先進存儲需求的快速上漲。

HBM是其中的代表。這是一種更適應AI應用的高帶寬內存方案,利用3D堆疊技術把多個DRAM芯片連爲一體,能夠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度和更低的延遲,對於需要處理大數據的AI大模型非常關鍵。HBM市場份額現下主要被存儲三巨頭瓜分,根據TrendForce的數據,2023年SK海力士市佔率有望提升至53%,三星爲38%,美光約爲9%。英偉達則是這一領域的大客戶。

雖然有上述利好因素刺激了存儲產品的價格回漲,但市場目前尚未回到供需平衡的關鍵節點。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師吳雅婷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由於AI需求強勁,存儲的整體均價持續上揚,但這種價格上漲主要體現在合約市場,與現貨市場無關。

在存儲行業,合約價爲芯片廠與長期合作的大客戶協商達成一致的價格,像三星去年宣佈調漲合約價時,首先響應漲價的就是包括小米、OPPO在內的智能手機客戶,以及知名的PC與存儲模組廠商。現貨價則主要是規模較小的模組商家,以及銷售渠道商交易的價格。這些商家無法集中採購大規模的訂單,需要每個工作日持續進行交易,因此現貨價相比於合約價更加靈活,更能夠即時反映市場供需變化。

從今年開始,合約價大漲已是芯片廠與大客戶協商一致的確定趨勢,存儲公司上半年利潤大漲也是受益於此。但在現貨市場上,存儲產品正在圍繞漲價進行激烈拉鋸,現貨價整體在低位徘徊,甚至還出現了跌價。

如今,漲價“卡”在了存儲市場從上游供給端到下游需求端的中間位置。

一位深圳的存儲模組銷售商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雖然像三星、SK海力士這樣的存儲芯片廠已經通知主要客戶調漲合約價,但因爲PC、智能手機這些主要的電子設備需求低迷,手機及PC終端設備廠商普遍不急於備貨,仍在觀望。期間有一些代理商和中小型銷售不惜降價來刺激出貨,但未能有效達到“以價換量“的預期。

吳雅婷認爲,存儲市場的需求依然集中在AI相關領域,像智能手機、PC等消費電子的需求還沒有出現明顯的上漲,因此存儲市場整體需求仍未顯著回升。

至於何時徹底復甦,重新回到供需平衡的節點,行業尚未有統一的時間表。但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存儲市場的止跌回升主要靠供應一端拉漲,消費電子設備市場的需求復甦將是接下來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