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統戰三校」看兩岸學術教育交流重大警訊

▲廣州暨南大學。(圖/翻攝廣州暨大官網)

王智盛博士/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

教育部日前宣佈,將停止與中國華僑大學、廣州暨南大學、北京文華學院等3所中國大專院校的交流與合作,同時也不會採認其學歷。原因無他,相較於目前臺灣所承認的155所隸屬於中國教育部規管的大專院校,上述三所大學卻十分突兀地隸屬於中國統戰部,此種「以教育之名行統戰之實」的特殊屬性,確實需要更加警惕與控管。而在中共無所不用其極地對我統戰滲透的同時,此一問題的披露,也凸顯出了兩岸學術教育交流幾個面向的重大警訊。

先從這次剔除三校學歷認證的議論來看,或有論者認爲中國的大專院校本就有思想教育與統戰課程,我政府此舉是大驚小怪、甚至吹毛求疵、逢中必反。但要知道,一般隸屬於教育部的大學,還是以專業教育爲導向,縱有相關課程或活動,畢竟不會成爲貫穿學生生活的「指導」。但若一所大專院校是隸屬於統戰部則可能截然不同,從辦校宗旨、指導思想、課程編排、授課內容將可能處處都有受到「統戰黑手」的規制,而扭曲掉一般正規的大學教育。

相信大家對於過去幾年中國統戰部大力支持「孔子學院」在海外擴點滲透而遭到各國抵制廢止的事件記憶猶新,試想連只是統戰部「支持」的孔子學院(按,孔子學院在編制上數於中國國家漢辦)都讓世界各國戒慎恐懼,更何況是直接受到「統戰部」規管的大專院校?

猶有甚者,據我方資料顯示,目前「統戰三校」的臺生合計已超過2千人,如以2024年臺灣學測考生人數12萬餘人推估,「統戰三校」所佔人數就達到1.5%,比例上不可不謂驚人。其中,更讓人側目的是廣州暨南大學,該校是到2018年才納入統戰部規管,並且目前據稱有超過1500名臺生就讀,此種的「以教育之名行統戰之實」的「轉型」實已昭然若揭。

但更加細思極恐的是,爲何過往馬政府時期的「赴中就學」熱潮竟有死灰復燃之勢?根據媒體報導,僅去(2024)年上半年,臺灣學生對中國大學查詢和詢問度較過去增加逾50%,且對照過去歷史數據推估,2024年赴大陸升學的臺灣高中生則可能突破3000人,將較2023年增加800至1000人。此一數據趨勢顯示:臺灣社會內部似乎隱然有一羣在地協力者在鼓吹、甚至引介臺灣青年學生赴中就學。就連陸委會日前也指出,近年來所謂「校外人士」進到高中裡面去進行「赴中就學」宣傳的事件層出不窮。不得不承認,從類如廣州暨南大學等一般大專校的「統戰轉型」、到傳出在地協力者積極招攬臺生赴中就學的趨勢,在在顯示北京當局似乎又重振旗鼓地將臺灣青年學生視爲重要的統戰對象。

這次教育部的出手堅定而強硬,固然具有針對推陳出新的中共對臺青年統戰有其嚇阻效果,但從上述趨勢分析,仍有幾點值得儘速盤點與強化。首先,對於上述掉入「統戰三校」陷阱的臺生,在我宣佈禁絕學歷承認後,與其讓北京當局協助「轉校安置」,我政府加速並主動提出協助的配套措施,避免反被中共藉機見縫插針。其次,針對「統戰三校」,除了超過2000名的臺生之外,可能也有不少臺師任教,是否應以同樣的標準盤點,相關部門可能也需要進一步未雨綢繆。最後,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則是「源頭管理」:面對特定在地協力者滲入我高中宣傳招生,教育部門如何協同學校提高防範警覺、有效識讀,纔是避免青年學子陷入中共層出不窮統戰手段的根本之道。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