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孵化器到科創板 上海農商銀行全生命週期激活科創企業“鑫動能”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作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創新始終被擺在我國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得到各行各業的鼎力支持。去年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科技金融”置於“五篇大文章”之首,並提出要“把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自2019年7月22日開板以來,573家上市公司、首發募資總額超9100億元、總市值超5萬億元……科創板正日漸成爲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陣地,也成爲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動力,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將科技金融的發展方向對準了科創板。

作爲滬上科技金融服務的“老字號”,長期以來,上海農商銀行持續完善科創企業金融服務體系,通過升級“鑫動能”科創服務品牌,推出覆蓋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的產品和服務,陪伴一衆科創企業成長壯大。截至目前,在近1000家上海農商銀行“鑫動能”戰略新興客戶培育計劃入庫企業中,培育上市及擬上市企業數均超100家,其中20家已成功登陸科創板。

增強專業性:投行思維破解融資難題

五年來,科創板逐步成長爲國內“硬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地”,OPM科技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作爲一家專注於提供細胞培養解決方案的高科技生物技術企業,OPM科技2022年登陸科創板,目前在抗體培養基產業上的產值和產能已處於國內龍頭地位。

但當時間退回到2018年,OPM科技因大量資金投入研發,存在經營性融資需求。OPM科技所處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不確定性大、抵押資產少,企業研發週期與授信時機之間存在矛盾,導致這一行業很難獲得傳統的信貸支持。

對生物醫藥行業有深入研究的上海農商銀行沒有因此退卻,考慮到生物醫藥是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且OPM科技憑藉領先技術打開了國產培養基市場的大門,成功實現了國產替代,將國產培養基市佔率從不足1%提升至10%以上。上海農商銀行果斷轉變關注企業盈利的傳統審貸模式,而是以最快速度上報授信並落地1380萬元的法人按揭貸款,並於次年新增固定資產設備貸款700萬元,給予企業用於採購相關設備,一解OPM科技的燃眉之急。

基於這次合作以及對生物醫藥行業發展趨勢的專業判斷,上海農商銀行將OPM科技加入“鑫動能”培育庫,通過專業精準的服務最終賦能OPM科技在科創板成功上市。

上海農商銀行支持OPM科技在研發關鍵階段“爬坡過坎”的故事,充分說明了科技金融事業的關鍵問題——面對科技型企業普遍具備的“重智產、輕資產、高投入、高風險”特徵,銀行如何突破傳統信貸支持的侷限,讓融資難不再成爲限制科技型企業發展的因素,同時又能合理控制風險,讓科技金融商業化可持續?

對於這個問題,上海農商銀行的解法是:學習借鑑投行思維,針對生物醫藥、信息科技、人工智能、高端製造、節能環保等戰略新興行業量身定製培育計劃“鑫動能”,面向處於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配備專屬全生命週期、全價值鏈金融服務方案,並提供單筆最高3000萬元的信用授信額度。

“鑫動能”一改看抵押、看現金流、看過去的傳統信貸思維,轉變爲看技術、看團隊、看未來的創新發展視角,專注企業的股權投資可獲得性、研發能力、商業模式、技術優勢、團隊能力等多重因素,聚焦科技型企業的成長性和持續經營能力,並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

在這種“創投型”信貸思維的指導下,越來越多像OPM科技這樣技術“護城河”寬、所在行業潛力大的科技型企業入選上海農商銀行“鑫動能”培育庫,並在充分的金融支持下實現上市,向更廣闊的前景邁進。

升級綜合化:生態體系賦能企業躍遷

“鑫動能”戰略新興客戶培育計劃是上海農商銀行探索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的一步“先手棋”,自2018年發佈該計劃以來,歷經“1.0”時期的“一鑫二專三支持”與“2.0”時期的“一鑫四翼”服務體系,上海農商銀行科技金融服務的內涵與外延一直在不斷豐富和擴大。

現階段,“鑫動能”已經進化至更加成熟的“3.0”階段。上海農商銀行於2023年3月發佈的“鑫動能”戰略新興客戶培育計劃3.0服務方案以“五專服務+六維賦能”爲核心,突出投商行一體化,強化綜合賦能。

具體來說,“五專服務”是指專門審批機制、專屬金融產品、專業服務團隊、專項服務方案、專享權益體系的服務模式,依託“五專服務”,上海農商銀行致力於成爲科創企業的夥伴型、服務型銀行,切實提高對“鑫動能”入庫企業的服務質效。而“六維賦能體系”則是根據科技型企業不同成長週期的發展特點和金融服務需求,進一步完善“鑫動能”綜合服務生態體系,逐步搭建“鑫動能”客戶合作生態圈“鑫生態”。上海農商銀行攜手政府單位、園區平臺、交易所、科研院所及高校、投資機構、證券公司、中介機構等合作伙伴,多方協力從“產業資源整合、政策資源對接、投資機構引薦、專業輔導諮詢、人才管理服務、金融科技賦能”六個維度包含16項賦能服務,爲“鑫動能”客戶提供全週期、多層次、差異化的賦能增值服務。

上海HYW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HYW新材料”)從上海農商銀行獲得的服務就遠不止信貸一種。作爲一家以薄膜技術爲核心的高新技術企業,HYW新材料此前曾迎來重要的行業發展機遇,爲了擴大產能,HYW新材料希望發行可轉債進行資本市場再融資。基於長期積累的綜合服務能力,上海農商銀行爲HYW新材料量身打造了市場領先的金融服務方案,使融資人順利取得資金,用於認購向股東優先配售的可轉債。

現如今,HYW新材料已成爲光伏行業內組件封裝材料的質量和技術創新標杆企業,從2020年率先發放1000萬元流動貸款,到通過福費廷國內信用業務給予超過3000萬元授信,再到科創板上市後幫助順利“拿下”可轉債……上海農商銀行爲HYW新材料提供的多項金融綜合服務恰好對應了“鑫動能”的前世今生。

目前,上海農商銀行仍在不斷激發“鑫動能”的“新活力”,通過積極走訪調研、推進需求挖掘、加強產品匹配,提高綜合服務能力,提升“鑫動能”品牌效應,進一步擴大“鑫動能”培育庫整體規模。

着眼全週期:因企施策催化“種子”發芽

而無論如何迭代升級,“鑫動能”的演進方向都是將科技金融服務的精細化水平提升再提升,以“繡花功夫”寫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如果說綜合服務生態強調的是上海農商銀行科技金融橫向服務的廣度,那麼全生命週期覆蓋則側重體現了上海農商銀行縱向服務的深度。

在“鑫動能”2.0方案中,上海農商銀行從初創到上市,從啓航到領航,貼合科創企業發展規律和成長需求,將培育庫內企業分爲了“銀種子”“金種子”“鑫種子”“擬上市”“已成熟”五個階段的培育體系,根據各階段特點,匹配相應更具有針對性的產品、服務和政策,覆蓋不同階段科創企業的全生命週期需求。

在OPM科技、HYW新材料這類趨於成熟的企業之外,還有很多“種子選手”,它們潛力巨大、所在行業前景光明,具備培優、育強的基礎,一旦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將成爲新質生產力的不竭來源。

因此,上海農商銀行在《科技金融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中明確提出,要秉持“提升、更前、創新、協同”理念,重點以“股債聯動”方式爲突破,努力實現“向早、向小、向硬”。

具體到實踐當中,上海農商銀行選擇將目光投向孵化器。拿該行科技金融業務的“拳頭產品”臨港園區科創貸來說,其4.0版本就加強了對孵化器內企業的幫扶支持,以夥伴的身份爲這些成立不到1年、幾乎沒有收入利潤及現金流的企業提供金融及非金融服務,孵化器內企業通過線上方式便能瞭解其在上海農商銀行可獲得的大概授信額度。依託這一方式,上海農商銀行目前已爲幾百家孵化器內科技型企業授信。

而爲了向真正具有高科技和硬實力的“種子選手”澆灌更多金融“活水”,助力其破土發芽、成長壯大,上海農商銀行更在“創投型”信貸思維的啓發下開展一系列有益創新,希望以更長遠的眼光對科創領域“投早、投小、投硬”。

正是得益於上海農商銀行的特色產品“遠期共贏利息”,上海SK精密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K精密機械”)才得以渡過一次融資難關。SK精密機械主營設計和生產五軸聯動數控加機牀,屬於高端裝備行業,由於股權融資資金暫時未到位,使得該企業週轉經營資金存在缺口。爲了助力企業發展,上海農商銀行利用“遠期共贏利息”產品,僅用時18個工作日就完成了放款。

這背後,是上海農商銀行的特色產品設計——在企業發展初期資金需求量較大、財務成本承受能力相對較弱的階段,僅向企業收取基礎利息,爲企業“雪中送炭”;待企業發展步入正軌,且達到觸發條件後,才需支付遠期共贏利息,且利息金額由雙方協定;如果沒有達到觸發條件,企業只需支付前期基礎的優惠利息。

這種“前低後高”的利息收取模式符合企業發展的客觀規律,與強調孵化器內企業金融支持的臨港園區科創貸底層邏輯一致,都是考慮成立初期缺少盈利及現金流的現實情況,給出更符合當下階段的金融服務方案。

總的來看,以綜合化爲升級方向的“鑫動能”以及覆蓋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的產品和服務儲備,共同提升了上海農商銀行科技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也是上海農商銀行深耕上海本地、深耕科技金融的生動註腳。

在前期科技金融服務特色的基礎上,上海農商銀行將繼續心懷“金融向實”價值主張,秉承“科創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的服務理念,持續完善以科創金融爲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爲推動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