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嘴裡那顆8億的夜明珠,下落已經查明:被宋美齡賣給一位大亨

慈禧去世時,曾在口中含下一枚奇特的夜明珠,想要保證屍身不腐。

但是,這顆夜明珠並未隨着慈禧長眠地下。

反而被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帶到美國,賣給了一位石油大亨。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這顆夜明珠又爲何會到宋美齡手中?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駕崩,被安葬於清東陵。她的葬禮規格之隆重,讓人歎爲觀止。

棺槨採用了名貴的金絲楠木,入殮時,爲了讓慈禧太后死後更加舒適,李蓮英派人在棺材底部鋪上了一萬多粒珍珠。

這還只是開始,她身上穿的每一件壽衣都鑲嵌着無數的珍珠,頭上還戴着鑲有珍珠的皇冠。

就連她身旁陪葬的108尊佛像,也無不富麗堂皇。

據統計,這些隨葬品的總價值竟達到了五千餘萬兩白銀,當時清朝國庫的白銀總存量也不過才6000多萬兩。

這其中最令人側目的,是慈禧口中含着的一顆夜明珠。

這顆夜明珠的來歷頗爲神秘,據考證它應該是來自於印度的莫臥兒王朝。但後來,莫臥兒王朝遭到戰亂,這顆珍珠也隨之流落到了阿富汗。

直到乾隆年間,大清帝國版圖不斷擴張,終於將這顆夜明珠納入囊中。

據說這顆夜明珠不僅能防止屍身腐爛,在夜間更會散發出奇異的綠色光芒。

爲了能讓容顏永駐,慈溪臨終前囑咐貼身太監李蓮英,待她死後要將夜明珠放入口中。

然而,慈禧太后美好的願望終究沒有實現。

慈禧去世後,定東陵成爲了無數盜墓賊覬覦的目標。其中最爲出名的就是軍閥孫殿英。

由於連續戰爭和軍閥混戰,他所率領的軍隊已經半年多沒有發放軍餉,士兵們不滿情緒嚴重,有逃兵的風險。

爲了解決這一問題,孫殿英藉着"剿匪護陵"的機會,封鎖了整個清東陵一帶。在確保周圍沒有任何阻礙後,孫殿英親自帶領手下開始了盜墓行動。

他們先是找到了地宮的入口,憑藉炸藥硬生生地將封閉的大門炸開。一行人來到慈禧陵墓時,眼前的景象讓手下大爲動容。

只見殿宇之內,琳琅滿目堆放着各種奇珍異寶,黃金玉石,金銀珠寶到處可見。

孫殿英親自來到慈禧的棺材旁,見到慈禧棺中堆滿各類寶物,當場眼饞得口水直流。

於是他命人撬開棺材,發現慈禧容色如生,栩栩如存。

他以爲是那傳說中的夜明珠的功效,於是命令手下將慈禧的嘴撬開,生生將夜明珠摳了出來。

孫殿英得到夜明珠後,欣喜若狂,再次命令手下將慈禧的遺體從棺中拖出,扯掉身上的珍貴衣物和寶石珠寶。

慈禧的屍體被當做破布一般摔在地上。

孫殿英得到夜明珠後,對它產生了莫大的佔有慾,甚至一度想將它留作私藏。不過好景不長,孫殿英盜墓的消息很快在外傳開,引起巨大轟動。

清帝溥儀痛心疾首,他在天津寓所張園擺上香案,爲慈禧舉行祭奠。

他還聯合衆多滿清遺老向當時的國民政府提出控訴,要求嚴懲孫殿英等盜賊,並將陵墓恢復原狀。

各界人士也紛紛呼籲,要求政府嚴懲盜墓犯,迅速將被盜文物收繳歸還,嚴防其流失海外。

面對輿論的強大壓力,蔣介石不得不下令嚴懲孫殿英。然而誰也沒想到,這個盜墓大案很快就不了了之。

孫殿英爲了逃脫罪責,將手中的大量文物珍寶贈送給了國民政府,如九龍寶劍送給了蔣介石,將夜明珠送給了宋美齡等人。

當宋美齡得知這是從慈禧口中掏出的夜明珠時,雖有些許猶豫,但很快就被這顆神奇珍珠的美麗所折服。

爲了彰顯自身的高貴身份,宋美齡將夜明珠鑲嵌在了一雙繡花鞋上。

從那以後,每當宋美齡外出時,總會穿上那雙繡有夜明珠的鞋子,令她無往而不獲讚譽和豔羨的目光。

有意思的是,宋美齡這番作爲並非是真心實意地打扮門面。

她的用意,是想讓更多的富商和資本家們看到這顆稀世珍寶,從而激起他們的覬覦之心。

宋美齡知道蔣介石最需要的就是資金和物資作爲戰備。只要有人肯高價購下夜明珠,她就能換取軍火和資金,爲抗戰壯大實力。

很快,宋美齡的這個想法很快就得逞了。

有一次宋慶齡在美國演講時,美國石油大亨約翰·洛克菲勒就被她腳下的珍寶所吸引。

他一見那顆夜明珠的奇光異彩,頓時心馳神往,迫不及待想將它擁有。演講一結束,洛克菲勒就找到了宋美齡,表達了自己的購買意向。

面對億萬富翁的天價要價,宋美齡雖然萬分不捨,但爲了國家和丈夫,她最終還是割愛將夜明珠賣給了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得到夜明珠後欣喜若狂,他在私宅內專門建了一間珍寶館,將這顆獨一無二的珍珠當成鎮館之寶,予以最高規格的珍藏保護,並且從未對外展出。

新中國成立後,隨着兩岸關係的緩和,我國政府也在積極尋找和收復那些流失海外的國寶文物。

作爲慈禧隨葬最頂級的珍寶,夜明珠自然也被列爲首要追索對象。很快,我國的調查人員就找到了洛克菲勒家族,開啓了漫長的交涉過程。

交涉過程歷時數年,我們的外交人員曾一再向洛克菲勒家族解釋夜明珠的來歷,寄望他們能慷慨解囊將國寶歸還祖國。

可惜,洛克菲勒家族始終拒不賣賬,他們聲稱,這顆夜明珠是他們合法購買的,沒有理由將其交回。

至今,這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依舊靜靜地躺在洛克菲勒家族的私人收藏中,令人唏噓不已。

這顆夜明珠的悲劇命運,折射出了慈禧太后及清王朝晚期的種種問題。

作爲清王朝最後關鍵時期的掌權者,慈禧太后一手主導了諸多錯誤決策。她發動戊戌變法後的政變,廢除了新政,導致了甲午海戰的慘敗。

此外,她還在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選擇帶着光緒皇帝逃離,而不是率軍迎戰,使得中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在她的統治下,清王朝走向沒落,國力日益衰弱,百姓生活也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可以說,慈禧太后的種種作爲,不僅加速了清王朝的覆亡,也導致了大量珍貴文物的流失。

而孫殿英的盜墓行爲,更是讓這些無價之寶淪落異鄉,成爲外國人的私人藏品。

我們不能再讓這樣的悲劇重演。只有真正重視文物保護,才能避免歷史上的遺憾再次發生。

同時,我們還要通過外交談判等合法途徑,努力將流失海外的文物一件一件地找回來,讓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重歸祖國大地。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彌補歷史上的遺憾,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永遠鑲嵌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爲我們的下一代傳承下去。

這不僅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也是我們必須完成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