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中國經濟 陸經濟學家:對象要從投資轉向消費
中國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圖/取自財經網)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昨日撰文表示,大陸現在最緊迫的目標是刺激居民消費,因此需要動用所有合理、合法、合規也符合經濟規律的管道,把錢發到居民的腰包裡。同時,宏觀經濟政策應該有新對象、新手段和新目標,核心是刺激的對象要從投資轉向消費。
蔡昉撰文表示,把中國經濟遭遇的短期困難和麪臨的新常態結合起來,着眼於從刺激消費入手擴大內需,加快經濟復甦。而把錢發到居民的腰包裡,也就意味着,在經濟發展和人口發展新常態下,宏觀經濟政策應該有新對象、新手段和新目標。其核心是刺激的對象要從投資轉向消費,這樣可以更加直接對應現實經濟中的堵點和短板。
同時,對居民的消費進行刺激,可以產生更大的乘數效應。而乘數效應的大小,決定刺激政策的效果。此外,這有利於實現短期和長期目標的統一、措施的兼容,可以減少後遺症,儘可能不在「三期疊加」中造成新的「前期政策的消化期」。
談及以農民工落戶爲核心的戶籍制度改革如何促進消費時,蔡昉指出,1.72億外出農民工如果成爲城鎮戶籍居民,平均消費人均可增長6686元(人民幣,下同),由此產生的居民消費增量可超過一兆元。關於疫情期間形成的超額儲蓄說法不一,如果按照GDP的3%計算,大概是3.6兆。所以,只有兆元量級的新增消費,才能抵消過度儲蓄。
此外,一系列與老齡化相關的基本社會保險和其他基本公共服務,都可以藉此機會顯著提高保障水準。隨着人口負增長時代的開始,2022年至2035年期間,老年人口撫養比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現收現付」社會保障體系的可持續性,以及養老、醫療、照護的人財物保障,都高度依賴於相對有利的人口撫養比,隨着今後十幾年撫養比加快提高,保障的難度明顯加大,必須有相應措施才能維繫。
蔡昉指出,這要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普惠水準,個人積累的部分只能是必要的補充,而不是解決問題的出路。中國面臨着一個機會窗口,可以把長期的制度建設目標與短期經濟刺激效果結合起來,用改革紅利推進經濟復甦和社會福利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