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健康飲食指南出爐 教育部提醒6大原則
教育部鼓勵家長與學童在農曆年節期間依舊均衡飲食,也不能忽略攝取膳食纖維。(圖/教育部提供)
春節假期是親友團聚的重要時刻,年菜美食更是慶祝活動的核心。然而,長時間聚會和豐盛餐點容易讓人過度攝取高熱量食物,對健康造成隱憂。爲此,教育部特別提醒學生及家長,春節期間應把握健康飲食原則,確保度過愉快又健康的假期。
教育部提出六大春節飲食原則:
一、營養均衡,合理搭配:
春節餐桌上常見的肉類與油炸食品,雖然美味卻可能帶來健康負擔,尤其對學齡兒童成長髮育不利。教育部建議,除了肉類,應適量搭配蔬菜、水果及全穀類食物,增加膳食纖維攝取,保持營養均衡。
二、適量飲食,避免過度進食:
春節期間美食不斷,容易導致過量進食。教育部提醒,過量攝取高熱量食物可能引發消化不良,影響學習與健康。家長應引導孩子每餐「八分飽」,並細嚼慢嚥,避免暴飲暴食。
三、健康烹飪,減少油脂攝取:
爲讓年菜更健康,教育部鼓勵家庭選擇低油、少鹽的烹飪方式,如清蒸、炙烤、涼拌等,既能保留食物原味,又能減少油脂攝取。建議以植物油(如橄欖油)代替動物油,降低飽和脂肪攝取。
四、少糖少鹽,健康過年:
傳統年菜常使用油炸或大量調味,容易造成脂肪和熱量過度攝取。教育部呼籲家庭選擇低油、低鹽的烹飪方法,如清蒸、燉煮或烤制,並注意甜點攝取,儘量選擇低糖或無糖甜品。
五、保持飲水,避免過多含糖飲料:
春節期間,含糖飲料和高熱量飲品常成爲餐桌主角。教育部提醒,過多糖分可能影響體重和血糖穩定,建議選擇水、無糖茶或天然果汁,並適量飲用。
六、每天保持運動,促進身心健康:
除了飲食,適量運動對健康同樣重要。教育部建議家長與孩子在春節期間共同參與戶外活動,如散步、玩遊戲或跳舞,幫助消化並維持健康體態。
春節是家人團聚的重要時刻,教育部呼籲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尤其關注學齡兒童的飲食健康,讓全家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