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藝鬥陣展新局 廟口長大的顧哲誠把傳統藝陣變得很不一樣

傳藝鬥陣看文化」,匯聚7個傳統藝陣團、5個表演藝術團隊近200人,打破藝陣表演框架,完成精采藝陣大匯演。(曹婷婷攝)

從小在廟口看錶演長大臺南應用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顧哲誠,擔綱「傳藝鬥陣看文化」藝術總監。(曹婷婷攝)

傳統藝陣總讓人聯想廟會陣頭,難登大雅之堂;從小在廟口看錶演長大的臺南應用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顧哲誠,今年擔綱「傳藝鬥陣看文化」藝術總監,將滋養自己的廟會養分融合當代藝術,透過說書人穿針引,串接9支劇碼,「想讓大家知道藝陣其實很有內涵!」

藝陣向來出現在街頭、在廟口,躍上舞臺雖非創舉,但既要各自精采還要串接匯演,堪稱不可能任務臺南市文化局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支持下,上月推出「傳藝鬥陣看文化」,匯聚7個傳統藝陣團、5個表演藝術團隊近200人,打破藝陣表演框架,完成精采藝陣大匯演。

靈魂人物顧哲誠是舞蹈科班出身,舞蹈乍看很難跟藝陣連結,但他昔日師承林懷民,參與不少雲門舞集作品,他說,跨域合作從來不是問題。但也透露,這場演出因疫情延後舉辦,僅1個多月籌備,需將不同性質團隊搭配得天衣無縫,難度很高。

尤其,藝陣有其宮廟祭儀,初期花不少心思溝通,以「搬演給神明看跟演給民衆看,對象不同」說服藝陣團隊在維持傳統儀式同時,轉化成對民衆表演。另一個難度是,不同團隊各別都是好菜,如何匯聚端出一盆好菜?煞費苦心,他透過布袋戲說書人穿梭舞臺,串接所有節目,一氣呵成。

從小在廟口長大、看藝陣表演的他,保留記憶中看廟會熱鬧的趣味,即藝陣穿梭人羣,他構思,宮廟走向舞臺,觀衆席也能是舞臺,安排表演團隊走進觀衆席,「這就是廟會精神」。他說,大家對廟會藝陣不陌生,但太習慣藝陣樣子,他希望傳遞傳統藝陣其實可以帶給大家嶄新視覺、聽覺,還把廟會鞭炮音效也搬到現場,讓人彷彿置身廟會、身歷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