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王馮展華 致力齒輪產業發展

中正大學校長馮展華建議政府應將資源投注到國產齒輪設備及加工刀具的開發上。圖/戴辰

據彭博社(Bloomberg)數據推估2030年,電動車年銷售可達3,300萬輛,以每輛售價3萬美元計,市場規模高達9,900億美元,遠超過電腦加手機總和,更是晶圓代工10倍以上,2040年規模更將翻倍達1.98兆美元。

鑽研齒輪30餘年的中正大學校長馮展華,不僅桃李滿天下,個人所研發的多項齒輪軟硬體及技術,每年爲臺灣齒輪業創造近百億產值,功在國家。他說,臺灣擁有全世界最佳的電動車產業鏈,呼籲產官學研攜手扎穩腳步,迎向國際激烈競爭。

馮展華指出,現今齒輪使用量最大的是電動車產業,競爭也最激烈,臺灣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大陸,大陸除有龐大的內需,電動車更是全球第一大市場,臺灣在電動車用齒輪領域發展領先國際,若能深耕,未來極有機會成爲全球電動車齒輪生產重地。

瓶頸是,齒輪業如至海外設廠,最重要的是,須將加工及生管體系know-how掌握在自己手上,然而現今業者所使用的齒輪加工設備多購自歐美及日本,當機器保養維修時,控制器中的加工數據及相關資訊就有可能外流,這對臺灣廠商極爲不利。

當前齒輪產業朝向綠色製造發展如,高速、高效及乾式切削,刀具、機械到生管體系都需升級,設計到製造考量因素也愈來愈多,以往切削採滾齒加工,未來將以POWER SKIVING爲主,在微進給批量生產情況下,線性軸極易磨損,如使用進口設備則維修時間長,若需短時間修復,勢必要採用在地生產的設備纔可能。

現今臺製齒輪加工設備在長期穩定性上雖然不足,但若能導入智慧化及閉迴路製造,應可彌補機器不穩定及精度不足問題,生產出精度高品質佳的齒輪,建議政府應將資源投注到國產設備及加工刀具的開發上,這纔是產業發展的關鍵,競爭力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