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智慧 百姓得實惠
前段時間,一位55歲的女病人因半月板損傷入住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其病情嚴重程度卻出現了兩個評估結果:人工評分爲2分,人工智能(AI)系統評估爲3分。醫生對比發現,AI系統評估時自動識別了患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進一步追溯發現,患者曾在1年前被收治於呼吸科。AI系統彌補了醫生人工獲取信息的盲點,讓診斷治療更加高效、準確。
2018年,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與相關科技企業在靜脈血栓栓塞症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創造性地設計了AI輔助醫生診斷系統,爲醫生的診斷用藥、護理人員的護理充當“數字參謀”,爲患者生命安全多提供一重保障。這是上海數字化轉型、讓醫院智能化的一個案例。如今,在上海,一批批與經濟、社會、民生等領域相關的人工智能應用成果不斷涌現。
2021年初,上海發佈了《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力推“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字化轉型,目標是2035年成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人工智能“上海方案”獲批實施,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穩步推進,連續三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成功舉辦,爲“十四五”期間建設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羣奠定了良好基礎。
截至2020年,上海有人工智能重點企業1149家,形成較爲完備的人工智能產業鏈條。全年規上產業規模達到2246億元,實現50%左右增長。
上海注重將人工智能用於改善民生。爲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12小時內水錶讀數低於0.01立方米,街道“一網統管”平臺就會報警,街道或居委會相關人員將第一時間上門查看老人情況;治理共享單車亂停放,無須安排專人巡查,市民用手機拍下違停照片,上傳12345熱線“報案”,系統使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可快速識別問題種類、自動通知對應工作人員及時處理……
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表示,人工智能與城市數字化轉型,兩者互爲促進,相輔相成,有機融合。一方面人工智能是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另一方面,城市數字化轉型又爲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機遇、巨大的舞臺、更多的場景。
大城善治,上海開始了“最小單元”治理的全新探索,努力實現從“感知一棟樓”向“聯接一條街、智能一個區、溫暖一座城”的目標推進。7月7日發佈的上海城市數字治理“最小管理單元”二期創新成果顯示,上海目前已打造12個城市智能體創新場景,已有58家城市數字化轉型生態夥伴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