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落差近3個學年 OECD提醒臺生學科能力現雙峰化
品學堂執行長黃國珍表示,疫情下,臺灣相較國外擁有更安定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但OECD也提醒臺灣,臺灣出現成績標準差過高的「雙峰現象」,代表各科成績中最高分與最低分者落差甚大。記者許維寧/攝影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日前公佈「2022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PISA」結果,臺灣學生於數學、科學、閱讀3領域表現不俗,民間教育研究單位品學堂今天舉行閱讀未來國際教育論壇,並分析PISA數據;我國學生雖於3領域取得優異國際排名,但各科成績高、低分落差大呈現「雙峰化」。
日前PISA成績出爐,教育部表示臺灣成績佳,歸功於新課綱方向正確、臺灣更不受疫情影響有顯著進步。
品學堂執行長黃國珍表示,疫情下,臺灣相較國外擁有更安定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學生停課不停學,短短几個月內教師便對線上教學熟能生巧,但OECD也提醒臺灣,臺灣出現成績標準差過高的「雙峰現象」,代表各科成績中最高分與最低分者落差甚大。
黃國珍指出,數學科相差54分、科學44分,閱讀也相差43分,而每相差20分,學生能力約有一學年的落差,代表臺灣的數據顯示,數學科成績好與不好的學生能力落差近三個年段。
黃國珍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疫情間的數位學習確實可補足學生能力、減緩疫情影響,但不同區域教師對數位工具的熟悉程度仍有落差,落差爲學生帶來資源、條件上的影響,因此雙峰現象還是存在。
黃國珍也說,城鄉差距不再是過去的「區位」差異,更多是觀念、教學方式上的差別。都會區教師觀念走得較前面、有更多資源;偏鄉教師進步很快,但教學觀念可能認爲太前衛的教法學生跟不上,或多需要配合學生,以及城鄉差距下家庭經濟背景導致資源落差,也讓學生容易產生學習落差。
此外,品學堂也公佈一內部閱讀學習系統數據,國小、國中、高中三階段學生連續文字閱讀能力均佳,但若是連續文本再結合圖表,則小學到高中階段均較難掌握。若細分文類,三階段學生對敘事型文類容易統整成大概念,掌握度最好;說明型、議論型則掌握度較差,如文章可能涉及科普知識,學生容易受限於學科能力較弱,因而影響閱讀時的信心。
黃國珍也說,品學堂也長期和地方政府合作,分析不同區域學生表現數據並設計工作坊培力教師,先從改變教師能力做起,就有機會改變學生。教學現場以紙本、數位並行,未來也許還要納入AI協作加上多模態應用。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明裕致詞時表示,有鑑於趨勢,教育不可能再以紙筆、板書讓學生理解未來社會,未來新興課綱將瞄準數位科技,臺灣作爲尖端科技領先者,希望教師也要對自己和學生有信心。